解读泉州职教发展情况_往期访谈_泉州市教育局
解读泉州职教发展情况

解锁泉州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谋划未来发展的新篇章。

  • 时间:2023年06月26日 10时00分
  • 嘉宾:泉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毛伟雄
  • 主持人2023-06-26 02:00
      近年来,泉州职业教育成绩斐然,职业教育舞台越来越宽广。请您介绍一下,泉州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如何?
  • 毛伟雄2023-06-26 02:01
      近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推进具有泉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城市同频共振、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职业教育“魅力值”不断刷新。
      办学规模位居全省首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泉州市共有各类职业学校51所(其中职业本科1所、高职院校11所、中职学校30所、技工学校9所),在校生约20.54万人。二是专业建设紧贴产业需求,全市高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专业271个,全面覆盖全市“六三五”产业体系。三是高质量充分就业,每年泉州市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约5.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在泉就业率70%以上,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办学质量走在全省前头。一是优质校全省最多,全市有15所职业学校获批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有10所职业院校和36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二是职业教育成果奖全省最多。2022年以来,泉州市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成果奖3项,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7个,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是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泉州市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入选的设区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黎明职业大学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四是技能大赛屡创佳绩。近五年来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26项、省级奖项1310项,2019—2021年连续三年泉州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总分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名。截至目前,2022年泉州市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荣获高职组一等奖17个、二等奖61个、三等奖74个、优秀奖149个,荣获中职组一等奖25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41个、优秀奖42个,总数全省设区市第一。
  • 主持人2023-06-26 02:08
      2022年,泉州职教驶入了“快车道”,跑出“加速度”,硕果累累,得益于哪些举措呢?
  • 毛伟雄2023-06-26 02:09
      党建引领,把牢发展“定盘星”。实施党建工程加强学校党建阵地,实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计划、民办学校党建提档升级专项行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打造职业院校党建品牌、民办学校党建特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泉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三项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落实抓办学方向、抓深化改革、抓现代治理三项工作,确保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全面落实、落地、落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大力发挥思政“关键课程”作用,开齐开足思政课程;继续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新时代育人“大先生”;“五育并举”进一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财政保障,夯实发展“压舱石”。泉州市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24.61%。泉州市立足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巩固和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全力支持泉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总额16.54亿元,同口径增长率11.22%。2022年,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59498.05万元,生均8475.87元,配置数量上超过国家要求。此外,泉州市设立了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6—2022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约4.21亿元,撬动上百亿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
      质量提升,打造发展“助推器”。过去的一年,泉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的转换中,既坚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突出职业类型教育特色、推进产教融合、巩固校企合作,同时也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发展方向,赋予内涵建设新内容。紧抓专业建设质量,专业结构基本适应泉州产业发展,“双高”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紧抓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指导作用,持续推进职业院校1+X证书试点。紧抓教材建设质量,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并积极参加省级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计划。紧抓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进行,各校普遍建成数字校园综合应用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持续拓展升级,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教师信息化素养与能力进一步提升。紧抓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市基本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搭建教师常态化发展平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获得进展,3个团队获得省级首批立项建设。紧抓校企合作,市级校企合作平台基本覆盖职业教育各专业;创新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育人范式,组建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高职主导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 主持人2023-06-26 02:17
      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泉州的职业学校将如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将学生打造成高素质技能人才,对接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学生发展谋划未来呢?
  • 毛伟雄2023-06-26 02:18
      泉州市于2021年7月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设区市,并于2022年12月正式印发实施《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启动申报以来,泉州市充分发挥经济产业基础坚实有力和教育人才资源优质集聚的优势,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改革探索,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接下来,泉州将进一步完善产学供需对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引导、科研院所指导、职业学校和企业协同落实的产学双向对接机制,提高专业对产业需求的快速响应度。健全专业“正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职业学校根据市场供需和就业质量评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聚焦全市9个千亿产业群和区域重点产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到2025年将建设100个以上契合泉州产业实际的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实现“一校一群一产业”,即一所学校重点建设至少一个专业群、一个专业群紧密对接一个重点产业。
      一方面是对接我市“六三五”产业体系。专业群与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和五大现代服务业紧密契合。
      另一方面群内专业集聚发展。聚焦产业需求侧改革,科学合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整合、新设相关专业,形成符合办学定位、精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清晰的专业布局。职业本科和高职专业群原则上由3~8个专业组成、中职专业群原则上由3~5个专业组成,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核心专业应为学校“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有一届以上毕业生;至少3个专业有共享的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专业课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任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 主持人2023-06-26 02:26
      很多孩子和家长在中职和普高之间难以取舍,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 毛伟雄2023-06-26 02:27
      请家长理性看待成绩和升学,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同潜能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孩子成长成才的空间和通道是多样化的,上普高挤高考也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家长可以立足孩子的实际,与孩子共同在就读普通高中学校还是就读中职学校方面多做科学规划。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制度上也明确了中职学校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因此,建议家长转变观念、实事求是,读普高还是中职,要立足孩子实际,综合孩子的职业发展意愿、素质结构、智力类型等因素科学规划、理性选择。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行行都能出状元,大器晚成未必是坏事。
提示信息

您需要开启无障碍服务吗?

30秒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