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教育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3年10月21日 15时30分
- 嘉宾: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泉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军宣 、泉州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毛伟雄、泉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蔡玉霖
-
主持人2023-10-21 07:30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进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深入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大力营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引导推动全市上下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组织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主题是近年泉州教育工作情况介绍。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市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新征程。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综合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今天,我们邀请到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刘淑芳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陈军宣副局长,市教育局毛伟雄一级调研员,市教育局蔡玉霖四级调研员,他们将向大家介绍近年泉州教育工作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提问。首先有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刘殊芳局长介绍近年泉州教育工作情况。 -
刘殊芳2023-10-21 07:32
各位嘉宾,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近年泉州教育的工作情况。首先要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深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主动提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创新局,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全省走前列、产教融合全国出经验。 今年9月我市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教育工作,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事业人士、企业家在大会上向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资1.1亿元,示范带动市、县两级各类教育基金在今年教师节前后累计收到捐赠超9亿元。 一、机制保障 市政府每月调度教育工作,今年来有效协调解决50多个具体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若干措施,把教学、人事、经费放权给学校。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规划,首次创新采取“网络评估+教育发展重点指标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进行考评,全省率先出台县(市、区)对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首次启动对县(市、区)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开展绩效考评,积极推动县(市、区)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二、财政保障 历年来教育支出均为我市第一大财政支出,并实现了“两个只增不减”。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201.92亿元,同比上年增幅达22.04%。 三、用地保障 市政府首次建立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去年以来,研究中心市区教育用地22宗、904亩,占中心市区用地总量近1/3,创历史之最。2022年以来,全市建成投用中小学项目83个、新增学位近7万个,中心市区27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规模、义务教育新增学位数规模全省第一。同时,我市努力打造首批高端国际化办学项目试点学校,今年秋季已有1所学校启动招生。 -
刘殊芳2023-10-21 07:40
近年来,我市中高考成绩、学科竞赛、教学成果等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今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呈现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和教育部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省特级教师、省最美教师及提名奖等获奖总数均为全省第一。 一、努力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 学前教育阶段,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2.04%,民办幼儿园中近80%是普惠性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园”。义务教育阶段,全市超过70%的学校均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学校,数量居全省第一;依法保障了全省规模最大的30多万名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22年起,全市遴选确定45所公办初中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泉州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示范带动更多初中校发展。高中教育阶段,全市共有省级示范性高中7所、达标高中89所、一级达标高中33所,数量均为全省第一,总体上呈现出公办与民办、沿海与山区、中心市区与县域的优质学校竞相发展的局面。同时,通过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网上招生服务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实现普通高中、中职、技校志愿填报、投档录取“全覆盖”等,持续推进阳光招生,有效纾解群众入学焦虑。 二、努力让更多优质资源共享出来 在模式创新上,建设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等方式,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誉。在数字赋能上,在全国首创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应用“5G”技术常态化开展同步课堂,辐射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截至目前已有336所试点学校,建设851间专递教室,1213个试点班级、1667名教师和5.83万名学生参与,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载推广,并于近期推出“泉州五中名师课堂”,将泉州五中名师日常教学课通过泉州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对外开放,让全市所有孩子都随时随地聆听到名校名师课堂。 三、努力让干部和师资队伍更强起来 重点建好四支队伍: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干部队伍。去年以来,组织、推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干部共1663人次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以及江、浙、沪等教育先进地区培训、考察、学习;创新建立市教育局机关与学校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机制,目前已有2批41名干部参与实践锻炼,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学业务”“增才干”。二是校长队伍。试点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将中小学校长职级分为四级九等,开展年度考核及每三年进行晋级、晋档考核,并建立校长评价和退出机制,让校长能上能下,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推动校长全身心投入办学治校。三是班主任队伍。出台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畅通班主任成长渠道,提高班主任年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并实行等级差异化发放,有效吸纳优秀教师进入班主任队伍,提升班主任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四是骨干教师队伍。实施“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行动”,2022年10月以来共引聘博士生、研究生和优秀毕业生1348人来泉任教,并遴选培训市级名师、名校长900多人,让好老师越来越多。 -
主持人2023-10-21 07:51
感谢刘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场答问现在开始,请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2023-10-21 07:51
近年来,泉州市教育局面对“入学高峰期”,是如何做到“有学上”、“上好学”? -
陈军宣 2023-10-21 07:52
我们紧扣“公平质量”,强化“三个保障”,不断满足老百姓对“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盼。 一是保障“有学上”。一方面扩容增量补学位,针对小学入学高峰期,提前组织学位缺口摸底预测,“一地一校”制定应对措施,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挖潜扩容增加优质学位。另一方面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完善公平的就近入学管理机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是保障“上好学”。积极稳妥推进招生政策改革,在市直、区属学位紧缺的小学,执行“六年一个学位”要求,给“学区房热”降温;在中心市区公办小学推进“单校片区+多校片区”相结合招生办法,让适龄儿童上家门口的好学校;在幼儿园生源减少时,及时调整政策,规定公办幼儿园有空余学位的,应积极向社会公开补录,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学。多措并举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要求,积极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组织开展“强质量、树品牌”教育教学开放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三是保障“好上学”。试点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网上招生服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秋季,市直小学、石狮市、安溪县、德化县、台商投资区的家长通过“闽政通-泉服务”等端口,在线一站式办理入学手续,让就学更便捷更阳光。坚持应入尽入、应融尽融,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坚持“平等、融入、成才”理念,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入学,有力保障全省规模最大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
主持人2023-10-21 07:57
感谢陈副局长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请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2023-10-21 07:58
泉州城市化进程加速、落户便利化等政策出台带来了城区人口快速集聚,市教育局在“扩容增量补学位”方面有哪些做法? -
刘殊芳2023-10-21 07:58
针对区域人口发展趋势,聚焦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学位不足短板,我们组织实施泉州市教育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在中心市区和学位紧缺的城区、镇区科学规划布局学校,分年度实施学位扩容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家门口好学校的期盼。 一是提前谋划布局。实施“1+3”学位扩容工程,即:一张教育建设项目清单,加上每年落地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用一批项目。为应对今年小学入学高峰,市教育局逐县逐校分析研判,以学位需求为导向,按照“一县一方案、一校一预案”要求,通过新区新建、老校改扩、挖潜增量等,精准施策。目前,已着手谋划应对即将面临的初中入学问题。 二是推动配建学校。建立并实施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和学校同步配套建设机制,中心市区公建配套学校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使用实现“五同步”,按15分钟生活圈对城市新区新建学校进行布局,做到新建学校的选址、设计、建设、验收全过程无缝衔接,实现城市开发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建到哪里。 三是攻坚项目建设。对教育项目实行“三个一”管理机制,即统一调度、统一会商协调、统一跟踪督促,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加快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竣工投用教育项目229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4万多个;尤其是今年秋季及时投用21个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2万多个,有效应对2023年小学新生入学高峰期。 -
主持人2023-10-21 08:01
感谢刘局长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请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2023-10-21 08:02
泉州市作为福建省高等教育三大集聚区之一,有很多港澳台侨生在泉州就学,在推动泉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
毛伟雄2023-10-21 08:02
高等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校与城市、产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推动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双高计划”院校,全市高校现有开设专业85%以上对接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实施“桐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高校引聘高端领军人才。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校企共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业学院、科研平台、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二是提升办学层次。大力支持华大建设省双一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省一流应用型高校,争取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力争更名为大学;大力支持泉职大建设职业本科,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高专升格本科层次院校,其中:黎明职业大学新校区已规划落地;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已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可望于明年6月份完成。 三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引进优质高校资源来泉合作办学,如:与福建医科大学合作共建泉州湾研究生科创实践基地;晋江、泉港、安溪等地近年来先后引进建设福州大学晋江校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泉港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 -
主持人2023-10-21 08:07
感谢毛伟雄一级调研员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请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2023-10-21 08:07
这几年泉州的高考都特别耀眼,尤其是今年,请问市教育局下一步将如何保持这样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呢? -
蔡玉霖2023-10-21 08:08
我们将持续抓好“三项创新性工作”,努力保持高中教育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一是抓好初中“壮腰”打牢基础。着力培育初中新优校,在全市确定45所公办独立初中学校作为我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培育建设学校。开展校长及其学校管理团队的线上网络培训与线下集中研训,邀请名校长、教育教学专家开设讲座与入校把脉指导;组织前往外省名校学习研修;每年每所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建设。 二是抓好优质高中抱团带动发展。在全市普通中学学科教学联盟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覆盖各县(市、区)20多所全市优质高中学校联盟,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点带面、整体提高,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团队合力,各按步伐、共同前进。聚焦高考命题方向,精心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聚焦科学备考教学方法,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精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和优化备考教学方案;聚焦模拟适应高考训练,精确发挥质量监测的诊断、检测与改进教学作用,积极提高我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考复习备考效益。 三是抓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施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出台指导意见,对在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特质生进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规划培养,并确立泉州五中作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基地,为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成长成才环境。同时,引进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名牌大学教授、专家入校培训,面向特质生开设个性化课程,并邀请科学家、工程师作前沿科学讲座。 -
主持人2023-10-21 08:15
感谢蔡玉霖四级调研员的回答,现在继续提问,来请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2023-10-21 08:15
“泉州五中名师课堂”,全市的孩子都能随时随地聆听名校名师名课,请问“泉州五中名师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外开放?具体有哪些课程?我们要怎样才能进去听课? -
刘殊芳2023-10-21 08:17
“泉州五中名师课堂”将从11月1日起正式上线开课,全市的孩子都能随时随地聆听名校名师名课。首期先开放初一、初二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高一、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具体的课程表会实时在网页上更新呈现。学生可通过搜索“泉州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点击“泉州五中名师课堂”栏目就能进入页面进行学习。 “泉州五中名师课堂”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够在线同步、实时直播,还能录播存档、随时回放。这可带来三大便利,一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泉州五中名师课堂”,足不出户、在家也能同步上课。二是可选择性多。平台上还提供其他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有350多万份专题讲座和精品优课。全市的孩子都能在平台上自主选择自己所需的名师课程随时随地回放复习;今后随着名师课堂录播的丰富,将会有大量的数据积淀,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甚至能在平台上进行观看自学。三是便于教师交流提升。全市的教师都能在“泉州五中名师课堂”随时观看和分析名师课堂,学习借鉴名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新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
主持人2023-10-21 08:25
感谢刘局长的回答。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场答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景,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勠力同心,共创佳绩,共谱新篇。同时希望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本次的系列新闻发布会,积极地参与并做好宣传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访谈暂无音频实录。
本访谈暂无访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