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毛伟雄谈职业教育_往期访谈_泉州市教育局
泉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毛伟雄谈职业教育

从当前泉州市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职业学校专业的动态调整等多个考生和家长关注的方面,进行权威的解读。

  •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15时00分
  • 嘉宾:泉州市教育局毛伟雄二级调研员
  • 主持人2022-05-26 07:01
      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备受广大市民关注。泉州 市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如何?
  • 泉州市教育局毛伟雄二级调研员2022-05-26 07:03
      我市中职学校总体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0所,其中公办中职学校23所,民办中职学校7所。有11所“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总数约占全省五分之一),8所“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2021年,我市7所中职学校入选省高水平建设学校,13所中职学校22个专业群入选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总数约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市中职学校具“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数占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总数64.95%,超过国家规定的60%指标要求,师资队伍各项结构性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
      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升学率不断上升。2021年,用人单位对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为92.95%,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为92.91%。选择升学深造的中职毕业生较上一年增加40.23%,升学深造成为中职学生的主要选择之一,其中包括升入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留学的学生,以及因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而作为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学生。
  • 主持人2022-05-26 07:10
      专业设置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泉州是海丝名城、制造强市,泉州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如何对接“十四五”规划、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学生谋划未来呢?
  • 泉州市教育局毛伟雄二级调研员2022-05-26 07:11
      泉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问题,重点是对接泉州市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板块的发展需求和18个重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科学调整优化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着力构建“亲产业”专业体系。
      一是对接产业需求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专业建议正负面清单,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适应,引导学校做好专业布局调整,错位发展。目前我市职业学校开设的271个专业,全面覆盖泉州“六三五”产业体系。对接我市“六三五”产业体系的相关专业在校生约16.4万,占在校生总数85%左右,其中对接六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和五大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在校生分别为6.4万、1.3万、8.7万。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安排、生均经费拨款、项目建设、财政补贴等杠杆,引导推动职业学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针对我市产业急需、相对艰苦但生源不足的21个专业列为“正面清单”,并对所招收的高职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每生每学年0.6万元,年均支出2000多万元,惠及4000多名学生),相关专业录取率逐年攀升。
      三是建设特色专业群,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精准对接我市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建材家居等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3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70个市级特色专业群,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
  • 主持人2022-05-26 07:20
      在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春天。下一步泉州市将采取哪些举措让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迈向大有作为?
  • 泉州市教育局毛伟雄二级调研员2022-05-26 07:21
      围绕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夯实中职教育基础作用。一手抓扩容增量,一手抓提质培优,大力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保持高中阶段规模职普比大体相当,进一步调整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二是巩固高职教育主体地位。落实国家和省“双高计划”,更好发挥优质高职资源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稳定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落实区域中职生源供给与高职高专招生的总体平衡。
      三是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黎明职业大学对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标准,编制整体提升建设方案,加快补齐短板,争创职业本科学校;推动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争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做好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评估准备工作。
      四是推进职业教育融通发展。探索开展中高职以及中高本科一体化培养,组建“1+1+N”(1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或职业本科、1所高职院校、若干所中职学校)的办学联盟。
      五是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发展。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差异化发展,推进邻近县市区的职业院校的专业整合,促进区域职业学校协作式发展;聚焦泉州“六三五”产业新体系,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
      六是建立职业启蒙教育制度。深入挖掘“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等丰富文化内涵和工匠劳模精神等要求,依托优质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建设一批启蒙教育基地,为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内涵
      一是以国家和省“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建设。指导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整合优化专业,重点围绕我市“六三五”产业新体系,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的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泉州市级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遴选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名师、大师工作室。争取“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75%。
      三是提升职业学校培训能力。鼓励职业学校承接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扩大职业学校承担职业培训的规模。四是推进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动职业学校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鼓励职业学校跟随企业“走出去”,联合境外投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海丝学院”“鲁班工坊”。深化泉台教育融合发展,支持泉台两地院校联合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
      (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推进“1+N”推进集群发展。政行企校联合组建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并整合市级各类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联盟,分行业、分领域打造升级若个产教融合联盟(集团)。二是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大平台。依托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大平台,持续完善产教融合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双师资源库。联合有关部门,征集符合校企双方需求的“双师双能”型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健全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四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按照统筹布局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泉州市教育局毛伟雄二级调研员2022-05-26 07:41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同潜能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孩子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是多样化的。上普高挤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行行都能出状元,中职学校的学生也照样能够出彩成才。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今年教育部明确了中职教育定位的调整,中职教育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了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因此,建议家长转变观念、实事求是,读普高还是中职,要立足孩子实际,综合孩子的职业发展意愿、素质结构、智力类型等因素科学规划、理性选择。
  • 主持人2022-05-27 07:40
      6月份,广大初三学生即将开始填报中考志愿,很多孩子和家长在中职和普高之间难以取舍,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提示信息

您需要开启无障碍服务吗?

30秒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