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戏曲与青春创意激烈碰撞,当校园生活与家国情怀深度交融,5月28日,泉州大剧院化作璀璨的艺术殿堂,见证着青少年的精彩演绎。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泉州大剧院承办的中小学生艺术节戏剧比赛盛大启幕,以“弘艺致美 强国有我”为主题,来自全市的47支参赛队伍,用精湛的表演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美育成果盛宴,生动展现了泉州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深厚的家国情怀。
非遗活化显底蕴 青春视角解经典
比赛现场,悠扬的三弦声缓缓响起,梨园戏独特的步法仿佛叩响了千年文脉之门;灵动的水袖上下翻飞,高甲戏极具特色的唱腔则演绎出时代的崭新声音。多支参赛队伍巧妙地以泉州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为载体,将南音、木偶戏等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舞台表现手法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青春气息。泉州市晋光小学带来的高甲戏《连升三级·求亲》,小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用精湛的表演技巧重现经典,生动演绎出传统剧目的独特魅力;惠安嘉惠中学的京剧《凤还巢》,在传承京剧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展现出同学们对经典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诠释。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等学校,则以提线木偶为载体,孩子们操纵着手中的木偶,通过细腻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将木偶戏这一非遗技艺展现得惟妙惟肖,生动诠释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泉州市晋光小学 《连升三级·求亲》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天蓬智请孙 大圣》
原创佳作叩时代 思辨火花映成长
本届赛事不仅在传统戏曲传承上亮点纷呈,更涌现出大量反映当下教育热点与社会现实的原创作品,不少作品聚焦AI智能时代,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AI技术,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带来的《AI之桥》,以生动有趣的剧情,展现了AI技术在连接家校社之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南安市南星中学的《伴机新世界》,通过巧妙的剧情编排,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全新科技背景下对AI技术运用的深入思考。泉港区第一中学的《何必手机》、石狮鹏山工贸学校的《勇气不会迟到》,则以贴近生活的感人剧情和细腻动人的表演,反映当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深刻反思。这些原创作品从青少年独特的视角出发,用戏剧的形式表达对时代的观察与思考,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才华,更传递出他们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AI之桥》
泉港区第一中学《何必手机》
美育深耕结硕果 戏剧教育树标杆
近年来,泉州市教育局在戏剧教育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开展戏曲课程、举办戏曲社团活动、邀请戏曲名家进校园等多种方式,让戏曲艺术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目前,全市已有34所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12个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这些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戏剧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戏剧艺术、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青少年人才。
此次戏剧比赛既是泉州戏剧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有力推动其未来发展,激发学生戏剧兴趣,通过搭建展示舞台,促进校际交流,为戏剧教育注入新活力。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泉州踩街·“偶”来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