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院士授课,3场专题研讨精彩纷呈,14节科学课程教学现场观摩,26所学校及1个科学教育实验区科学教育成果展示……近日,福建省“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泉州专场,在泉州市晋光小学启动。本次活动采取“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的联动模式,通过多元形式,立体生动地展现了泉州中小学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实践,搭建起科学教育经验交流的桥梁,为泉州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洪娜娜 通讯员 陈伟南 黄金顺/文 受访学校/供图)
沉浸体验 探访科学教育实践沃土
在泉州市晋光小学活动现场竞技竞速无人机表演区,学生们灵巧地操控着无人机,完成编队飞行、精准降落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卓越的飞行技能;福船水密隔舱模型展区,学生们自信地介绍着福船的精妙构造与原理,向来宾展示泉州海洋文化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悠久历史与璀璨光辉;3D创意制作区,学生们设计的创意模型琳琅满目,从大型建筑模型到精巧工具,再到细腻的地理模型,无一不是想象力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机器人展区同样热闹非凡,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学生们的操控下,进行精彩表演,它们或翩翩起舞,或完成复杂任务,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惊叹……
此次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教育环境深度探访之旅便吸引了全省各地参会代表。整场科学教育参观路线覆盖了十余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我市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26所学校和作为科学教育实验区的石狮市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整个现场宛如一座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乐园。其中,泉州市晋光小学的学生们自主编程,结合多种传感器技术,设计出了《智能防近视平板电脑支架机器人》,实现了主动性、智能化的近视预防;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学子制作了“广告牌掉落预警装置”等科创作品,彰显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奇妙的创意;泉州市奕聪中学的学生则巧妙地在扎染的印染、设计、创作过程中,将美术、工艺与化学、物理、生物、通用技术等不同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宽思路,为印染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泉州市轻工职业学院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智能系统的支持下,能够自主行走、调整姿态,可助力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制作、直播带货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充分展示了泉州市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也极大地激发了参会代表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与信心。
活动现场,随处可见的科学小发明、充满创意的科普展板,以及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知识渴求的光芒,都让中国科学院泉籍院士欧阳钟灿深切感受到我市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泉州科学教育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欧阳钟灿院士表示:“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泉州科学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泉州成为全国科学教育的典范。”
此外,参会代表们还与学生一起到泉州市科技馆,进行科技项目的体验和观察,直观感受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规律和法则。
课堂观摩 展现科学教育新路径
同日,科学类课程教学现场观摩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步进行,全市共遴选了14节优秀的科学类课程进行展示。教师们以匠心独运的课程设计与跨学科融合理念,呈现科学教育的前沿探索,生动诠释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路径。
“动物、植物、非生物,对夏园池的生态调节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在《生态调节·夏园实践——构建生态平衡的夏园生态池》院校项目式学习课堂上,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院长郭红岩基于我市学校人文景观“夏园”的生态问题,在AI技术的加持下,引导小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深度学习生态平衡原理,激发学生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安装照明电路》课程中,学生们借助AI技术,积极参与电路布局与连接方式的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旋转光影流墨绘彩——非遗走马灯》这一跨学科课程,则采用了“双师”同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既了解了走马灯的科学原理,又体会到了光影的奥秘。同时,通过5G实时连线异地课堂,让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初高中的科学课堂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深度,教师们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实问题。在《科学探究:变压器》课程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主提出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将“做中学—创中学—用中学”的理念融入科学探究之中,在探索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用沉的材料造船》课程中,教师们将项目式学习和AI相融合,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核心素养,培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能力。
专题研讨 共话跨学科融合经验
活动现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11协同组成员校、第15协同组成员校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经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来自黑龙江、湖南、新疆、甘肃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学教育工作者代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参与方式,积极探索“科学+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据悉,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柯跃前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柯跃前教授就测控技术与海洋装备、青少年科学教育等方面分享经验,为参会代表们带来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和教育理念。
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泉州专场不仅为师生搭建了智慧碰撞的平台,点燃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热情,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各校围绕“一校一品”战略,打造更具辨识度的科学教育品牌,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持续注入强劲动能。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蔡吉生表示,我市将开通“科学教育直通车”版块,开发非遗技艺中的科学密码、海洋文化中的科创基因等特色课程;实施“馆校合作”计划,开放“百馆千所”科学教育资源;实施“万名科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实现“科学副校长”全覆盖,真正实现科学课程“触手可及”、科学实践“有声有色”、科学人才“竞相奔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