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侨职校:西藏班学生留泉过年 不回家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5-02-02 21:28 浏览量:


一起制作美食


参加趣味运动会

  “和同学们一起穿梭在古城里寻找七只蛇,一路上有说有笑,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有意思。”春节期间,泉州华侨职校组织打卡“七彩刺桐蛇”活动,为留校过年的西藏班学生假期增添了不少乐趣。由于寒假假期短、回家路途遥远,西藏班的全体同学选择留校过年。为了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庄鹏佳/文 受访者/图)

  举行多样活动 学生共度佳节

  写春联、分享美食、举行趣味运动会……为了让留校过年的学生不孤单,学校组织了“墨香挥毫迎新春 籽籽同心话团结”等诸多团聚活动。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桌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西藏班学生身穿藏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只见他们执笔蘸墨,随后在红纸上一笔一画写下他们对新春的美好祝福。“大家一起写春联很热闹,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西藏班二年级的次仁加村笑着说。

  一旁,食品专业的老师们悉心指导着藏族和汉族同学,一同制作美味的食物。汉族同学大多来自泉州,他们带来了极具家乡特色的炸醋肉、炸菜粿等传统泉州美食。而藏族同学则带来了父母从高原寄来的酥油茶、藏巴等西藏特色食物。次仁加村一边分享着酥油茶,一边介绍着喝酥油茶的习惯:“在我们家乡,酥油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能驱寒保暖,又能补充体力。”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彼此的美食,互相交流家乡的饮食文化,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分享不同习俗 体验农历春节

  次仁加村来到泉州已有两年,这也是他在学校过的第二个春节。“和农历新年不同的是,我们藏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一般不会串门,而是从初二开始串门。”他向记者介绍道,按传统习俗,藏族人民在这一天会早早起床,到山上挂经幡,祈求一家人平安健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古突”,这种藏式面食中分别包有石子、辣椒、羊毛、硬币等特殊馅料,每一种馅料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马上吐出来,大家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增添了节日欢乐氛围。”

  次旺拉措是三年级的学生,闲暇时,她会去西街逛逛,感受泉州的烟火气。“这里的人很热情,很友好。”她说,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老师和同学都给予她很多关怀和帮助。随着泉州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一再出圈,次旺拉措也会向家里人推荐这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与他们分享自己吃到的美食和泉州习俗。

  “看到本地的同学们回家了,我也会想家。”一年级的次旺多吉是第一次体验农历春节,爸爸妈妈给他寄来糌粑(zān ba)、奶渣、牛肉干等西藏特色美食。“虽然没有回家,但学校精心安排了很多活动,还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同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笑着说。

  老师陪伴学生 浓浓师生情谊

  西藏班的同学留校过年,他们的老师也陪伴着他们,每天都有值班老师和他们在一起。“这些孩子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求学,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西藏班二年级的班主任林阿乖老师说。2017年林老师第一次当西藏班的班主任,每年的春节她都是和西藏班的孩子们一起度过。

  “正月初一早上,我先到学校给孩子们发红包,再回家处理家里的事。”林老师说,西藏班的学生不在父母身边,给他们“压岁钱”,为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这件事就由老师们来代劳了。

  “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久了,感情也很深,已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了。”林老师说道,学生们离家遥远,习惯差异大,班主任不仅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更要充当学生生活中的家长角色。“大家遇到节假日更容易会有思乡之情,所以我们就举办些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时间,多些陪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