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校特色,铸造教育品牌——关于建设学校特色的策略之思考
时间:2011-07-29 11:48
浏览量: 5083
晋江市侨声中学 王海墘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出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严重趋同现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根据自身的办学实践与认知,对何谓"学校特色"明确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具体实际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教师群体、校本课程等四个角度提出创建学校特色的策略。
【关键词】普通中学;特色;策略


此管理系统培养目标明确、运作机构分明、管理平台宽广、运行机制效度好。这种独具一格的学生自主管理系统让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教育",学生变他律为自律,形成"生生都是德育工作参与者"的良好校风。2009年9月学校被评为晋江市综治平安建设品牌单位;12月被评为泉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在我校召开的"2010年秋泉州市德育工作例会"上与会者领会了我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魅力。
其实,我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管理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小的突破;不仅做出了我们的特色,而且达到了管理实效。
(三)用特色高度的视角来引领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学校的精神和力量所依。学校的特色首先特在教师,没有特色教师,就没有特色学校。教师特色是学校特色的着力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因为只有教师的卓越发展,方能有学生的卓越发展;今天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天学生的质量。因此,建设好一支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校对全体教师的优长特点、潜能优势进行全面调研,正确评估学校的客观优势,以"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提出教师特色发展的举措。一是制定并实施学校《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教师特色专业成长发展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教师自我发展计划评估制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建设,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培训,开展教育科研、创建特色学科、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实践,增强教师对学校特色的认识和把握,提升教师特色教学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培育高素质的具有特色的教师梯队和集体搭建成长平台。三是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与学习。聘请外校、外地名师或专家上示范观摩课,做学术报告等多渠道培训方式;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派特色教师到福州一中、上海格致中学等兄弟学校学习。四是聘用社会上有特色专长人员来我校兼课任教。这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校自身又不能满足时的办法。尽管如此,但临时聘用特色人员能在在课程中起到"鲶鱼"效应,也起到母鸡带小鸡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磨砺锤炼,我校涌现了像沈慈勇、吴连枝、张涛、翁金狮、张婷婷、缪建龙、黄美虾、杨中湘等一大批学术能力强、教学钻研深、专业特色精,具有个性优长的教师;专业领域涵盖文史哲、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几年下来,学校基本上形成一支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能力、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知识结构的特色师资队伍。
(四)用终身发展趋势来构建校本课程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留下了空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在严格按要求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自己的特色定位和资源优势,采取稳步推进建设校本课程的策略。一是成立了学校课程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机构来统一规划、指挥和宏观协调。二是制定了《晋江市侨声中学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三年规划》、《侨声中学课程审议制度》,对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审议与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坚持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全力整合优化"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勤用科技资源、捕捉课堂资源,研究差异资源"五种课程资源,确定开发"高端竞赛课程、精细训练课程、办学特色课程、人生规划课程"四大校本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精兵强将自主开发了《海峡民间故事》、《闽台歌谣赏析》、《灯谜教材》、《中学南音教程》等30门校本教材,开发了琴、棋、书、画、文、武、管理、科技、经济、贸易、栽培、形体、信息、谜语、阅读、竞赛、礼仪、魔术、楹联、心理、球类、游泳等15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门类众多的课程经过数年的实践不断完善,向精深强方向发展,愈渐凸显特色,成为一道道侨声中学"课程超市中的大餐"。三是在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制定了《侨声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侨声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这两个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保驾护航。四是学校广泛开展中科院士讲座、侨声讲坛、灯谜游园、英语圣诞晚会、"阳光体育活动"、才艺大比拼、"四节活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演讲、慈善义卖、书法下乡送春联、北大校友回校讲述高考冲刺"心路历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形成"涉及面广,实施灵活"的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建构起秩序合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和特色、学校文化传承、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与兴趣爱好的结构关系如下图(3)所示。
其实,我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管理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小的突破;不仅做出了我们的特色,而且达到了管理实效。
(三)用特色高度的视角来引领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学校的精神和力量所依。学校的特色首先特在教师,没有特色教师,就没有特色学校。教师特色是学校特色的着力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因为只有教师的卓越发展,方能有学生的卓越发展;今天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天学生的质量。因此,建设好一支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校对全体教师的优长特点、潜能优势进行全面调研,正确评估学校的客观优势,以"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提出教师特色发展的举措。一是制定并实施学校《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教师特色专业成长发展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教师自我发展计划评估制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建设,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培训,开展教育科研、创建特色学科、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实践,增强教师对学校特色的认识和把握,提升教师特色教学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培育高素质的具有特色的教师梯队和集体搭建成长平台。三是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与学习。聘请外校、外地名师或专家上示范观摩课,做学术报告等多渠道培训方式;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派特色教师到福州一中、上海格致中学等兄弟学校学习。四是聘用社会上有特色专长人员来我校兼课任教。这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校自身又不能满足时的办法。尽管如此,但临时聘用特色人员能在在课程中起到"鲶鱼"效应,也起到母鸡带小鸡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磨砺锤炼,我校涌现了像沈慈勇、吴连枝、张涛、翁金狮、张婷婷、缪建龙、黄美虾、杨中湘等一大批学术能力强、教学钻研深、专业特色精,具有个性优长的教师;专业领域涵盖文史哲、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几年下来,学校基本上形成一支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能力、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知识结构的特色师资队伍。
(四)用终身发展趋势来构建校本课程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留下了空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在严格按要求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自己的特色定位和资源优势,采取稳步推进建设校本课程的策略。一是成立了学校课程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机构来统一规划、指挥和宏观协调。二是制定了《晋江市侨声中学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三年规划》、《侨声中学课程审议制度》,对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审议与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坚持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全力整合优化"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勤用科技资源、捕捉课堂资源,研究差异资源"五种课程资源,确定开发"高端竞赛课程、精细训练课程、办学特色课程、人生规划课程"四大校本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精兵强将自主开发了《海峡民间故事》、《闽台歌谣赏析》、《灯谜教材》、《中学南音教程》等30门校本教材,开发了琴、棋、书、画、文、武、管理、科技、经济、贸易、栽培、形体、信息、谜语、阅读、竞赛、礼仪、魔术、楹联、心理、球类、游泳等15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门类众多的课程经过数年的实践不断完善,向精深强方向发展,愈渐凸显特色,成为一道道侨声中学"课程超市中的大餐"。三是在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制定了《侨声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侨声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这两个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保驾护航。四是学校广泛开展中科院士讲座、侨声讲坛、灯谜游园、英语圣诞晚会、"阳光体育活动"、才艺大比拼、"四节活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演讲、慈善义卖、书法下乡送春联、北大校友回校讲述高考冲刺"心路历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形成"涉及面广,实施灵活"的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建构起秩序合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和特色、学校文化传承、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与兴趣爱好的结构关系如下图(3)所示。

在此图中,国家课程处于学校课程体系中底部的基础地位,这个基础是根基,是不得动摇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与兴趣爱好,以国家课程、学校文化传承、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和特色为主干而生发出门类众多的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是学生彰显优长、学校凸显个性所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课程体系。
学生正是以自身个性和特长为坐标实现强势、优质的发展。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特色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涌现出一批精品。我校翁金狮老师的《新课程下南少林五祖拳普及和推广实验研究》课题被泉州教科所评为重点、优秀课题并评为福建省首届优秀校本课题评选二等奖。2007年编写《南少林五祖拳》校本教材获晋江市"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展览优秀作品一等奖。2010年,福建教育学院就指定要翁老师开设一堂武术课--《南少林五祖拳-<擒法>套路》,其录像入选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网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平台。2011年3月,在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我校潘金鹏、蔡奥龙等获得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2011年6月11-16日在漳州举行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上我校武术队获得6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和1枚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刷新了侨声中学武术队参加此赛事成绩(首届获3银2铜,第二届获2金5银6铜)的纪录。
2011年1月,在全国中学生"作家杯第十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我校林婷婷同学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继蔡崇达、许竹敬同学获得一等奖后,侨声学子第三次蝉联一等奖。我校纤夫文学社已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九十九佳校园文学社",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2010年就有142人次在晋江市级以上作文比赛上获奖。张婷婷老师的《鼓情》《采蚝姑娘》入选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届全国校园舞蹈比赛》,沈慈勇老师获得福建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江良洪老师在福建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获奖,缪建龙老师的《勿忘》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大赛金奖……这一项项校本课程所展示的特色获奖是侨声人创建特色的最好见证,也演绎出侨声人创建特色的魅力,彰显侨声人创建特色的成效。
当然,创建学校特色并非一些元素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一项目的特色,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办学模式"的创建过程,是一种特色文化的积淀、生成过程。这种长期的文化实践便浸润成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精神品格。这对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推动作用,为学校自身赢得全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建设方向,努力创新,坚韧不拔,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创建学校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之路,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的发展目标。
学生正是以自身个性和特长为坐标实现强势、优质的发展。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特色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涌现出一批精品。我校翁金狮老师的《新课程下南少林五祖拳普及和推广实验研究》课题被泉州教科所评为重点、优秀课题并评为福建省首届优秀校本课题评选二等奖。2007年编写《南少林五祖拳》校本教材获晋江市"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展览优秀作品一等奖。2010年,福建教育学院就指定要翁老师开设一堂武术课--《南少林五祖拳-<擒法>套路》,其录像入选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网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平台。2011年3月,在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我校潘金鹏、蔡奥龙等获得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2011年6月11-16日在漳州举行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上我校武术队获得6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和1枚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刷新了侨声中学武术队参加此赛事成绩(首届获3银2铜,第二届获2金5银6铜)的纪录。
2011年1月,在全国中学生"作家杯第十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我校林婷婷同学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继蔡崇达、许竹敬同学获得一等奖后,侨声学子第三次蝉联一等奖。我校纤夫文学社已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九十九佳校园文学社",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2010年就有142人次在晋江市级以上作文比赛上获奖。张婷婷老师的《鼓情》《采蚝姑娘》入选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届全国校园舞蹈比赛》,沈慈勇老师获得福建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江良洪老师在福建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获奖,缪建龙老师的《勿忘》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大赛金奖……这一项项校本课程所展示的特色获奖是侨声人创建特色的最好见证,也演绎出侨声人创建特色的魅力,彰显侨声人创建特色的成效。
当然,创建学校特色并非一些元素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一项目的特色,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办学模式"的创建过程,是一种特色文化的积淀、生成过程。这种长期的文化实践便浸润成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精神品格。这对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推动作用,为学校自身赢得全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建设方向,努力创新,坚韧不拔,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创建学校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之路,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的发展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