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2009年4月8日)
同志们:
刚才,潘燕燕副市长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具体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整体布局,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投入教育经费41.43亿元,增长18.1%,其中落实"两免一补"经费3.03亿元,投入近1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7.77万平方米,改造扩建新建校舍10.05万平方米。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75.24%。洛江区通过了省"双高普九"验收。中小学校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为泉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已经和正在改变着泉州一百多万家庭和新一代泉州人的工作和生活。关于今年教育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是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更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打基础、增后劲、作保障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实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教育的目标任务放在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走前列、挑大梁的大局中去审视,主动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从基础教育来看,一个均衡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仅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重要的智力基础,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城市形象的打造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来看,其承担着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有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职业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如果城乡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水平提高到12年,即完成高中教育,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收益可分别提高17%和21.1%。在发达国家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高达75%,而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占85%。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从业人口中,中职(包括高中)文化学历的比例为10%,初中及以下文化学历的比例为85.7%,而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仅为3.7%;据市人事局2007年9月的调查显示,我市技术工人总数中的高级技工比例不到3%。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尽管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去年全市中招普招比例达到5.9∶4.1,但每年不足3万人的中职毕业生与我市未来10年每年必须补充中职毕业生6万人的需求相比,缺口依然很大。这种状况,与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居全省第一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与建设全省三大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全市上下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前不久在福建调研时提出的"海西先行、人才优先"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部署和今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其次,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放在民生建设的大工程中去审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教育在为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提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作为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据人民网组织的2009年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调查,"教育公平"问题继续成为公众关注的十大热点之一。从我市情况看,2008年全市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新的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切实让子女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我们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分析、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盼,坚持教育的全民、公益和均衡特点,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
第三,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放在新的发展起点的高度去审视,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新使命。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教育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的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基础教育来看,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双高普九"目标,但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从职业教育来看,高、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张,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二、着力解决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发展的两大目标,一是到2012年,全省90%以上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已经实现"双高普九",且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建设"人力资源强县",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和全面普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区)要围绕上述目标,找准定位,科学谋划,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努力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在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上求突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我市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一方面,要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和城镇流动集聚的发展趋势,在城市发展新区规划建设好标准化学校,在城市旧城区进一步扩容增量和标准化规模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作用,服务泉州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要以创建"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校际交流试点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现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均衡配置,促进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城乡共享。第二,学前教育要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办园为骨干,多元化办园"的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各地要围绕"每个县至少1所县级公办实验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有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加快城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着力加强民办幼儿园办园的规范审批和管理,不断提高安全办园和内部管理水平。第三,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要把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加强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落实好"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吸引力;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增强县城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要更加重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加强对返乡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第四,高等教育要内涵发展。要科学控制办学规模,实施"桐江学者计划",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力度,推进校际办学合作和重点专业建设,推动校企"产学研"有机连接,促进我市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一大批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在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上求突破。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始终把质量放在教育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的头等重要地位。第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坚决克服"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深入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科学冷静对待"升学率"问题,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业,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监测,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和科普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切实将实施素质教育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素质教育专项督查,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第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去年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省里的要求,今年在鲤城区率先开展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和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各地要按照新的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合理配置农村中小学师资,尽快落实省里新核增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补充一批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全面开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要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宣传活动,不断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建立教师教书育人评价体系;继续加强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培训和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要认真做好绩效工资改革与提高教师津贴补贴的衔接工作,推动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三是在扎实做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上求突破。今年是我市项目建设年,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重要领域,优先安排。这既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中央、省里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学校要抓住国家和省、市在教育领域扩大投入的机遇,进一步落实好省、市出台的教育惠民政策,加快各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第一,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到2012年,全市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合格校建设标准的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统筹考虑和调剂校园用地,将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统筹使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资金,分年度分批建设农村中小学合格校,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第二,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今年2个省级、3个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能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新增投资补助。要切实加强对上述项目建设的领导,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和工程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工程进度。第三,更加注重教育的惠普性。认真执行落实好教育的各项惠民政策规定,继续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是在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上求突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一,要坚持依法行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当前教育法治建设的重点,并以此为抓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学校依法规范办学,提高宏观管理水平。第二,要坚持依法治教。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省、市教育工作分析会和陈桦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法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民办学校收费和资金监管,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职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部门要严肃招生管理工作,规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在依法为民办学校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依法依规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今年大事多、敏感事多,加之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稳定工作任务繁重。各地各校务必要高度重视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定稳定,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要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抓好各种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整改,不断提升学校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大安全教育和演练力度,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着力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基础工程,事关长远,牵动全局。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教育发展的"三个优先"。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开展"对县督导",启动"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工作,全面实施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全局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改、建设、规划、国土部门对教育发展的规划用地、规费减免应尽可能给予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结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的整治力度,清除安全隐患,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各级宣传部门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宣传,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切实把教育经费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完成"普九"债务的化解任务;要强化教育投入的监督、审计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教育捐赠在照顾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要继续发挥我市众多海外乡亲的信息和资金优势,鼓励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业。
三要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国家和省里都将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全国、全省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重点思路、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政策措施,努力破除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和问题。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规划和实施好教育重点工作和直接关系民生的项目建设,带动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同志们,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又蕴含重要机遇的一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业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