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信息化--惠安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07-17 11:06 浏览量:
惠安县教育局
(2008年6月15日)

  惠安县现辖16个乡镇,295个村(居)委会,全县人口93 万多人。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推进,目前,全县完小203所,在校生61287人,农村初中校(含完中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由48所调整为46所,在校生48395人。
  "十五"以来,我县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推进农村教育标准化,城乡教育均衡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特别是近五年来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本着"用重于配"、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的原则,加大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5463多万元,其中农村中小学4372多万元,现有46所初中校全部配备多媒体电化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台数为4291台,机生比1:11;98所完小教室配备教学专用电视机和计算机,其余完小全部配备计算机和多媒体电化设备,计算机台数为5325台,机生比1:12。特别是省级二期"农远"工程实施以来,除了省补助107万元外,我县还投入526多万元,为46所农村中小学更新或配置计算机1310台,为66所完小建配了多媒体电化教室,为98所完小添置了教学专用电视;111所完小还自筹近59万元完善了防雷、防火、防盗和用电设施。到目前为止,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其中63所中小学采用光纤接入,181所中小学采用ADSL接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95%,全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全县中学和中心小学配备教学软件192套,各中学、中心小学基本建有学校网页,并能运用浙大网络办公管理软件,构建统一、完整的管理应用体系,教育系统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工程跃上快车道,为实现"双高普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充分认识到实施教育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促进我县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行动。为此,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将教育信息化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纳入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惠安县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陈海涛同志担任,机构成员包括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根据总体规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具体负责研究制定远教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筹措工程经费;对工程项目学校的确定、经费使用和工程实施、设备安装调试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估验收,对全县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知识的业务管理和技术进行规划指导,协调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行使职能,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实时处理工程日常事务,监控报告工程进展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各项目学校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机制。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支持,为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精心部署,确保实施到位。
  领导组根据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了《惠安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召开各项目学校参加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暨动员会议,注意把远教工程项目学校的选择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危房改造工程相衔接,与迎接省"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工作相结合,对远教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精心部署。
  1、切实做好工程项目资金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严格按照方案中"项目学校有关要求",遴选项目学校,确定每个项目学校的采购项目,对上报项目学校和所列设备需求进行严格审核,把项目学校和设备采购控制在最合理、最节约的范围内,在资金投入方面重点向农村薄弱校倾斜。
  2、做好项目设备选型和资金落实工作。经过认真测算,我县选定了教育部"模式三"(PC计算机教室)的配置方案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及时拨付250万元作为专项启动资金。按照农村学校数中模式三建设标准价格测算,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资金总额为1069.8万元,除省级补助107万元,需再投入358万元,根据工程建设的情况,县财政及时做好配套资金的足额落实,确保了整个项目运转工作的有序推进。
  3、做好项目设备配送、安装、跟踪检查和验收等建设工作。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全部由省教育厅统一招投标采购,福州新概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方案为我县选定方案。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福州新概念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相互沟通,建立经常的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保证了远教工程按时按质推进落实。
  4、管好、用好工程经费。我县设立工程项目专项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核算,统筹和使用项目款,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四)严格管理,完善技术保障。
  为使远程教育工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县远教办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应用管理制度,包括评估、考核机制,加强专项督查和指导,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水平;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运行维护和检查评估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五个强化":
  1、强化管理到位。县"远教办"根据省、市、县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制定《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使用办法》、《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日志》等,下发到各项目校,明确工作责任。各项目校能根据本校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了教学光盘档案管理和使用登记制度,建立资源下载管理和教育活动登记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各项目设备有专人管理,能认真填写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登记表、网络资源接收登记表,并入帐登记造册,做到活动有记录,实现项目档案齐全、资源齐全、技术资料、使用日志齐全。由于较有效地落实了管理和使用长效机制,管理规范到位,确保项目设备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2、强化督导检查。对远教工程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并把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设备维护、利用等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建立有关监测体系,加强对项目学校的指导和工程设备应用的检查评估,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设备维护、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程效益。
  3、强化资源建设。建立严格的配套资源审查制度,指导学校通过多种手段,共享网络教育资源。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心,建立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辐射各项目校的资源素材库,确保优质资源进入课堂。
  4、强化技术支持。 福州新概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按售后服务承诺,在县"远教办"监督下,抽调精干人员,成立"远教"工程技术、维护支持工作专家组,严格履行项目工程的技术、维护支持职责,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督导、县级验收和项目及技术服务支持,努力为教学需要提供了完善的服务技术体系。
  5、强化技术防范。按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杜绝不健康内容上网。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信息,通过实施"阳光上网"工程,确保教育信息网络的安全稳定。
  (五)狠抓培训,提升应用效果。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基础在设施,关键在队伍。去年以来,在我县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中,远教工程无疑雪中送炭,给学校带来契机和活力,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县"远教"办按《惠安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培训和研究力度,提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质量与效益。县教育局在历年教师培训的基础上,适时地制定《惠安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工作意见》,建立了分级培训、以校为主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特别注意建立技术培训制度,对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进行轮流培训,每年选派4位教师参加省电教馆举行的统一培训,每校确定5至8名骨干教师强化培训,不断推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目前全县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145名,兼职教师90多名,在推动全县教育信息化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各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资源利用和学科整合以及各种媒体的整套实用工具的使用培训,学校定时进行全员培训,每周以教研形式进行分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同时,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研修活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通过狠抓培训,教师基本都能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的全过程,熟练使用远程资源,逐步形成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教育资源模式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今后工作思路
  农村中小学迫切要求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迫切希望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民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远教工程,要把实际应用、发挥资源效益摆在首位。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除了进一步完善远教工程的"建、配"环节外,应继续坚持"用重于配"的原则,将重点放在"管"和"用"的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实践应用水平。
  1、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实施"校校通"工程,提高中小学计算机装备水平,至2010年,力争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与学生比达到省提出的1:10以上要求;全县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及部分完小都建有一间多媒体电教室;农村中小学基本具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达标、示范学校要建有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基本建成能满足中小学需要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全县基层小学实现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2、落实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结合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方案和培训计划;重点搞好县进修学校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培训和远程教学,分期分批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网络安全防护和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切实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3、健全督导检查机制。树立"检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唯一标准是应用效益"这一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督导评估措施,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应用,形成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应用推广的力度,切实加强中小学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与研究,通过网络系统,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与应用,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实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呈现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全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