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德化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07-17 10:57 浏览量:

(2008年6月18日)

  德化县是福建省十个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之一,几年来,我们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以"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高标准要求,分步骤实施,高效率使用"的宗旨,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使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取得较好成效。2003年,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县)通过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2007年4月"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2007年10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通过省验收。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一)深化"校校通"建设
  早在2002年,积极筹措经费,一次性为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配备标准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并通过电信的高速光纤接入,全县51所学校有了自己的网站,其他教学点采用ADSL或电话拨号上网,上网率达到100%。近年来,结合实现"双高普九"工作目标,加大抓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及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2006年县财政拨投入344万元、2007年投入220多万元,用于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增配与升级换代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积极配备闭路电视网、教师电子备课室、语言室、多功能电教室,目前,配有电脑3431台,配有多媒体电化教室58间,计算机网络教室89间。使我县现代教育技术从点到面,实现全方位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使用,调动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
  在以上前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2006年全面对光纤宽带进行升级;2007年建设"校园平安通",针对德化"大城关"战略,学生80%聚集城区,学校规模大、管理难度也较大的特点,由教育局统筹出资为城关及城郊学校安装安装"全球眼"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共为26所学校设置69个监控点,覆盖到中学、小学、幼儿园。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设置4个监控点,规模较小的中学、小学设置2个,有力推动"平安校园"的建设;2008着手建设省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使教育局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学校图书馆实时管理,了解各学校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期刊管理、报表统计、馆藏查询等业务,使各学校间图书资源的共享与馆际互借成为现实。在部分学校尝试绿色网室、数字图书馆、餐卡、寄宿生考勤等"校园一卡通"的相关功能,使学生凭一张亲情卡就可以"走遍"校园。"家校通""我有信息"平台的开通,则较好地实现了家校的互动,使家校联系更为紧密,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支持。
  (二)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德化教育网始建于1998年9月,是全省县市区最早建成的网站之一。多年来,不断加强网站管理,丰富网站内容,强化网站功能,网站具备"三中心一服务"的功能,即:教育信息发布和管理中心、教育教学资源中心、教师教育远程教学中心和为教育系统提供便捷的网上应用服务。德化教育网站在同类网站中访问率一直处领先地位。根据2008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德化教育网在全国各地教育网站排名第54位,在福建省县级教育网站排名前列。在教育系统内实现所有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并充分利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决策、教育咨询和教育研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学校基本信息、教务信息、教职工信息以及学生成绩等各个方面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并且与其他相关的应用软件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互动,使数据传递达到了标准化。教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形成,不仅可以浏览全县最新教育要闻和文件内容、瓷都的人文景观,还可通过各学校网站,进一步了解教育动态,并可通过网上论坛,为教育发展献言进策,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传输网络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三)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出台了《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在各种教学竞赛或展示活动中,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做为一项重要的评判内容,促使教师研究和选择能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的课例来展示。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学校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网络品德教育。目前,除了部分规模较小和待撤并的小学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课、课件制作、电脑作品等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级奖励。
  (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
  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办公管理、财务、招生、学籍管理、网络教室维护和管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英特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据统计培训人数初级达2716人、中高级达1574人,教师培训率达99%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学校的领导、各处室业务人员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整体规划
  做为教育制高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我县较早就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两任的教育局长都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并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先后制定《德化县教育技术现代化五年发展规划》、《德化县教育技术现代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德化县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县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筹措经费,保障投入
  县教育局每年安排较大额度的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加大财政拨款投入、近三年来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电子备课室进行更新充实,使我县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强化中心,拓展功能
  在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完善县教育信息中心,明确中心定位,始终坚持六个服务原则: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管理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宣传服务、为交流服务,把信息中心建成连接各校园网的门户站点、校际共享的教育教学的资料库、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网络中心,不断完善中心的功能,发挥其培训教师、组织展示、指导服务、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网管中心的软件、硬件建设,确保全县中小学信息中心网络的畅通,建立全县中小学电子邮件系统,教育部门文件、资源和学校的资料全部网上运行,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不断增添丰富内容,在网上建立教育文献检索系统,方便教师查询教育文献。
  (四)建设资源,加强应用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能否发挥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作用,关键还要有软件和资源库的支持。德化县通过借助公司的、下载网上的、购买专业的、开发自己的多管齐下的方法,建设丰富的教育资源来促进教师的应用,全县配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系统、浙大办公系统、教育资源库、财务软件等,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全县广大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举办各种成果评选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优秀校园网站评选、两年一次的县级教师优秀自制课件评选等活动,及时将获奖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课件、音像资料、试题库、教研论文等上传发布到信息中心,供全县师生免费共享。
  (五)注重培训,提高师资
  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质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以全省NIT考试和人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模块考试为契机,组织了全县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百分百的教师参加了县级或校级的信息技术考前培训班;由教育局出资举办脱产一年计算机培训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相关培训,培养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同时,把教师计算机考级情况列入每年农村教师进城招考的前提条件。以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操作动手能力,使我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1、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县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继续加大对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的投入,有条件的争取多媒体进班级,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技术设备,进一步完善城域网网络建设,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抓好继续教育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版本不断升级,教育网站功能不断扩大,今后继续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通过培养、培训、交流、引进建立起一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技术骨干。
  3、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学校的资源建设上传到德化教育网站的"资源共享"平台,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学校内部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4、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树立一批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教研室、教育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服务职能,让其在实施业务指导和管理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实行无纸化办公、实行数字化信息传输等行政行为,促使基层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全面进行教学与行政管理,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