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管理 重应用 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回顾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7-09-13 15:22
浏览量:
永春实验小学是一所创办近百年的老校。学校是省级示范小学、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省级依法治教示范校、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级绿色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 "铸名校、育名师、强特色、创品牌"为目标,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主导,以素质为根本"的办学思路,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优化提高师资力量,大力倡导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几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重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是依托课题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路,创造性地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情况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 合理规划 完善制度管理。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各科室、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几年来,领导小组从规划拟订、制度管理、经费保障、任务落实等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同时领导组成员做到职责分明,既分工又协作,确保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合理规划,思路明确。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实际,制订了《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未来几年来学校在硬件、软件、潜件(人)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建制--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队--抓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建网建库--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
3、完善制度,管理到位。学校要发展,制度管理是保障。学校先后制订出台了电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借用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办公电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在学校各级分层机制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下,确保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竭力作到管理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本年度着重抓好了专用教室和办公室计算机的管理,学校同专用教室的使用者签订责任书,加强管理监督,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每间办公室的计算机都配有管理员,由本科室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做好平时电脑的维护工作,并建立管理优异者的奖励制度,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硬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近年来,学校在资金紧缺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校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校园网,使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网管室、财务室、图书室、体育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年段办公室、电脑室分组别,形成网络,并与上级教育网站及资源库互联互通,随时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今,学校共有多媒体教室12间、电子备课室1间、语音室1间、电脑室2间、计算机149台,计算机生机比为12:1,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2、软件建设。有了硬件的支持,学校对于软件的重视也从点走到面上来。学校每年都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分批次征订一些电子音像资料库,电教音像教材,同时要求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从因特网上收集一些有使用价值的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不断完善学校的基本素材库,供老师在制作课件和教学中应用。电子备课室、电脑室等都安装相关的软件,具备多媒体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平台。为了满足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积极参与共建泉州教育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中,每学年本校上传课件都达100多个,素材的收集、整理等空间达1G以上。
学校除了共建资源库外,又先后投入数万元配置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浙大校校通软件平台等,并设有备课平台、资源库、试题库、音像软件、管理软件、自制软件、远程教育资源等项目。几年来,计算机、投影机、录像机完好率均为90%以上。本学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用多媒体教学占到全部课时的25%以上。
3、科学管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最有力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融进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位教师中,各项覆盖率都将进一步上升,而且在使用方面将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科学管理,才能最大地发挥效益。学校花巨资建设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要满足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做到够用、好用、用好,就要求严格管理。学校硬件由专人管理,软件归类有序,并建立硬、软件清册。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制订《电脑室上机守则》、《电脑室使用规则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各室《师生使用登记表》,做到硬件有明细账、软件有目录、使用有登记。
三、培训师资,提升水平,促进实验正常开展。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
一是请进来。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邀请行家、或是永春师范的老师来校作专题指导或讲课培训。二是派出去。学校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三是开展导师制校本培训。针对"请进来"、"走出去"开销大,又不能随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一缺陷,我们根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分层次、分级别举办培训班。我们要求男性50周岁、女性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应具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和自制课件的能力。请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水平较高、技术较好的或在专攻软件某一方面有成果的教师担任校本培训导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即时辅导与培训。培训内容有:初级班,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图片、视频播放软件、局域网应用、计算机的维护及使用等知识。中级班,主要是课件制作方面培训,有AUTHORWAR、FLASH、Adobe 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和音频、视频捕捉、处理方法。高级班,重点是网页制作以及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以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培训。这种培训时间密度大、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灵活性强,教师在集中培训后,可随时咨询,随时请教,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校教师都顺利通过初级班的培训,35%的教师通过中级班的培训,近10%的教师通过高级班的培训,全校92%的教师通过NIT教师计算机考试模块中级考试。
为了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我们还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确保教师都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陌生感、排斥感和担忧感。青年教师均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省、市级的课件制作比赛屡获佳绩。
四、课题研究,学科整合,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学校为了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积极申报参与省电教馆"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十五"课题《探索整合课教学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已于今年四月份通过验收,学校被省电教馆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依托课题研究,我们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老师,成长了一批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了整合课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是我们今后应该深入实践探究的问题。
我们还通过教研,促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提倡"常用"的同时,怎样优化计算机及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效是学校重点攻关课题。因此,我们着力在"研"字上做文章,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2个多媒体课件,每学年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公开课,学年末计入教师工作量;每学年举行一次大型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等活动,以形成"人人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研现代教育技术"的浓郁氛围。通过几年的研讨、分析、调整,全校教师在课件制作数量和质量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在传统CAI课件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和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特点加以开发或重编。其他各年级和各科教师在收集、编写、制作各种教学软件时能与教材重点和难点相结合,与学生课外知识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对原有的资源进行补充和修改,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鼓励有关人员从事研究和实验的相关规定即《永春实小教师贡献、成果奖励办法》、《永春实小课题管理制度》,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从课题的启动、实施、阶段性小结、成果等均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目前,校内已经出现了用科研指导教师进行各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教学的热潮。这对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成果也在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学校已有一大批年青的教师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并且自制课件,成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主力军。近几年,我校承办了省级挂靠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讨会、福建省小学语文"构建阅读教学模式"研讨会、省级挂靠课题"问题解决"的公开课观摩活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研讨活动等,这数十节观摩课,执教的教师都采用了自制的课件,并注意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辅教作用,获得了与会领导及教师代表的好评。
五、教学相长,硕果累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几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二十几位教师参加省、市、县优质课比赛、业务技能竞赛或"教坛新秀"评选全部获得好名次,所覆盖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等,其中,尤婉清老师在省普教室举办的研讨会上获案例分析一等奖,并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吴敬敏老师在市业务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李海鹏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郑颖真老师在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优秀教科研成果、论文和课件制作等评比获得三十几个大奖,其中国家级及省级奖项11个,市县级奖项22个。学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共计16篇。教师制作的50多个课件参加泉州市、永春县教育资源库参评并获奖。
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达到80多人次:林雅芸的电脑绘画《绿色奥运》获市一等奖;吕志敏参加市"益华杯"计算机竞赛获三等奖;林少鹏、李伟艺、陈曦、潘岚岚、张礼鹏等同学参加县计算机竞赛分获县一、二等奖。
六、寻找不足,把握方向,再创工作新业绩。
虽然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基本走上了正轨,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离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离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所应追求的科学境界,路还很长。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争取今年实现每间教室都装备多媒体设备,并达到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硬件配备标准。
2、培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使既精通各科教学又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在我校迅速成长。对在岗的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3、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定好点、选好题,保证投入、保障后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真诚努力,我们坚信,我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几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重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是依托课题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路,创造性地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情况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 合理规划 完善制度管理。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各科室、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几年来,领导小组从规划拟订、制度管理、经费保障、任务落实等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同时领导组成员做到职责分明,既分工又协作,确保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合理规划,思路明确。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实际,制订了《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未来几年来学校在硬件、软件、潜件(人)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建制--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队--抓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建网建库--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
3、完善制度,管理到位。学校要发展,制度管理是保障。学校先后制订出台了电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借用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办公电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在学校各级分层机制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下,确保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竭力作到管理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本年度着重抓好了专用教室和办公室计算机的管理,学校同专用教室的使用者签订责任书,加强管理监督,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每间办公室的计算机都配有管理员,由本科室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做好平时电脑的维护工作,并建立管理优异者的奖励制度,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硬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近年来,学校在资金紧缺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校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校园网,使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网管室、财务室、图书室、体育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年段办公室、电脑室分组别,形成网络,并与上级教育网站及资源库互联互通,随时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今,学校共有多媒体教室12间、电子备课室1间、语音室1间、电脑室2间、计算机149台,计算机生机比为12:1,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2、软件建设。有了硬件的支持,学校对于软件的重视也从点走到面上来。学校每年都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分批次征订一些电子音像资料库,电教音像教材,同时要求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从因特网上收集一些有使用价值的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不断完善学校的基本素材库,供老师在制作课件和教学中应用。电子备课室、电脑室等都安装相关的软件,具备多媒体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平台。为了满足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积极参与共建泉州教育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中,每学年本校上传课件都达100多个,素材的收集、整理等空间达1G以上。
学校除了共建资源库外,又先后投入数万元配置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浙大校校通软件平台等,并设有备课平台、资源库、试题库、音像软件、管理软件、自制软件、远程教育资源等项目。几年来,计算机、投影机、录像机完好率均为90%以上。本学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用多媒体教学占到全部课时的25%以上。
3、科学管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最有力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融进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位教师中,各项覆盖率都将进一步上升,而且在使用方面将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科学管理,才能最大地发挥效益。学校花巨资建设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要满足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做到够用、好用、用好,就要求严格管理。学校硬件由专人管理,软件归类有序,并建立硬、软件清册。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制订《电脑室上机守则》、《电脑室使用规则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各室《师生使用登记表》,做到硬件有明细账、软件有目录、使用有登记。
三、培训师资,提升水平,促进实验正常开展。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
一是请进来。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邀请行家、或是永春师范的老师来校作专题指导或讲课培训。二是派出去。学校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三是开展导师制校本培训。针对"请进来"、"走出去"开销大,又不能随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一缺陷,我们根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分层次、分级别举办培训班。我们要求男性50周岁、女性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应具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和自制课件的能力。请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水平较高、技术较好的或在专攻软件某一方面有成果的教师担任校本培训导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即时辅导与培训。培训内容有:初级班,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图片、视频播放软件、局域网应用、计算机的维护及使用等知识。中级班,主要是课件制作方面培训,有AUTHORWAR、FLASH、Adobe 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和音频、视频捕捉、处理方法。高级班,重点是网页制作以及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以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培训。这种培训时间密度大、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灵活性强,教师在集中培训后,可随时咨询,随时请教,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校教师都顺利通过初级班的培训,35%的教师通过中级班的培训,近10%的教师通过高级班的培训,全校92%的教师通过NIT教师计算机考试模块中级考试。
为了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我们还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确保教师都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陌生感、排斥感和担忧感。青年教师均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省、市级的课件制作比赛屡获佳绩。
四、课题研究,学科整合,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学校为了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积极申报参与省电教馆"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十五"课题《探索整合课教学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已于今年四月份通过验收,学校被省电教馆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依托课题研究,我们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老师,成长了一批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了整合课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是我们今后应该深入实践探究的问题。
我们还通过教研,促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提倡"常用"的同时,怎样优化计算机及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效是学校重点攻关课题。因此,我们着力在"研"字上做文章,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2个多媒体课件,每学年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公开课,学年末计入教师工作量;每学年举行一次大型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等活动,以形成"人人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研现代教育技术"的浓郁氛围。通过几年的研讨、分析、调整,全校教师在课件制作数量和质量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在传统CAI课件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和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特点加以开发或重编。其他各年级和各科教师在收集、编写、制作各种教学软件时能与教材重点和难点相结合,与学生课外知识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对原有的资源进行补充和修改,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鼓励有关人员从事研究和实验的相关规定即《永春实小教师贡献、成果奖励办法》、《永春实小课题管理制度》,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从课题的启动、实施、阶段性小结、成果等均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目前,校内已经出现了用科研指导教师进行各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教学的热潮。这对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成果也在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学校已有一大批年青的教师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并且自制课件,成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主力军。近几年,我校承办了省级挂靠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讨会、福建省小学语文"构建阅读教学模式"研讨会、省级挂靠课题"问题解决"的公开课观摩活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研讨活动等,这数十节观摩课,执教的教师都采用了自制的课件,并注意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辅教作用,获得了与会领导及教师代表的好评。
五、教学相长,硕果累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几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二十几位教师参加省、市、县优质课比赛、业务技能竞赛或"教坛新秀"评选全部获得好名次,所覆盖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等,其中,尤婉清老师在省普教室举办的研讨会上获案例分析一等奖,并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吴敬敏老师在市业务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李海鹏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郑颖真老师在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优秀教科研成果、论文和课件制作等评比获得三十几个大奖,其中国家级及省级奖项11个,市县级奖项22个。学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共计16篇。教师制作的50多个课件参加泉州市、永春县教育资源库参评并获奖。
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达到80多人次:林雅芸的电脑绘画《绿色奥运》获市一等奖;吕志敏参加市"益华杯"计算机竞赛获三等奖;林少鹏、李伟艺、陈曦、潘岚岚、张礼鹏等同学参加县计算机竞赛分获县一、二等奖。
六、寻找不足,把握方向,再创工作新业绩。
虽然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基本走上了正轨,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离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离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所应追求的科学境界,路还很长。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争取今年实现每间教室都装备多媒体设备,并达到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硬件配备标准。
2、培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使既精通各科教学又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在我校迅速成长。对在岗的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3、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定好点、选好题,保证投入、保障后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真诚努力,我们坚信,我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