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7-09-01 16:27 浏览量:
  泉州五中素以学风优良办学成绩卓著而闻名遐迩,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她形成了"求实苦干,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培育优良校风,实现优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早在廿世纪三十年代就以办学成果显著、会考成绩优异而闻名八闽;195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7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成为全省第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当年荣获"福建省第二届王丹萍教育奖";先后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省培养青年教师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1997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誉为"华夏名校";2002年3月以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验收;2003年确定为首批福建省"示范性高中"。
  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泉州五中有深刻的理解。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的网络和优化教学环境的多媒体化建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并有一批教师接受计算机培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在教育教学模式引起革命,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建设和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2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正式被确认为首批"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结合《关于对福建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评估检查的通知》(闽教基[2007]19号)和《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评标准》进行自评并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因此,在2001年,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教育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在原来的"电教中心"基础上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建设的具体实施、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开发适用于本校需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软件;制定了《泉州五中校园网管理制度》及各功能室的管理制度;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制定《泉州五中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和《泉州五中校园网络安全员职责》。
  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要有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主动意识,考取教师信息技术合格证, 评选学年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个人"、"优秀课件"等,将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教师考评的内容。学校组建一支由各学科教师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和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泉州五中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组(简称:信息中心组)。"信息中心组"的成员身兼三职:课题研究工作、教育网络应用平台技术研发、资源库建设。"信息中心组"建立后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学校信息化建设面貌大为改观,成效显著。
  二、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在设备运用上创新
  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专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协助学习教室、闭路电视演播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高考网上巡视系统;拥有高性能的服务器8台;1TG的磁盘阵列柜;配置了硬件防火墙、网络版病毒监控系统、过滤王等网络安全设备;所有班级教室均配置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络覆盖全校各类信息点近500个。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为更好地信息化应用服务,信息化应用的效果、水平如何又完全取决于各种应用软件系统,使用各种常规软件系统进行基础应用外,学校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建成了能为各部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及各种特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大力建设体现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特点的资源中心
  我校的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99年-2001年):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和资源中心建设的起始阶段,采取先购置一些国内优秀教育软件公司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软件,为教师电子备课提供平台和素材;购置一定数量的学科教学课例光盘及通过卫星接收中国教育教学电视资料等,作为教师观摩和学生学习的电教资料。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体验信息化环境,激起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2)宣传和尝试阶段(2001年-2003年):鼓励进而要求部分教师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研的水平,加深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理解。借助教学公开月,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壮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3)研究论证建设方案阶段(2002年-2003年):成立信息中心组,以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实践研究,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于教师的建设目标下,提出了资源建设应"个性化与共建、共享相结合",教师的资源集合经合理分类筛选就是学校的宝贵资源。
  (4)全面建设与应用阶段(2003年- ):学校建立了以教师个人主页系统为核心的校园网络应用平台,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来建立自己的主页,95%以上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个人搜集和整理的国内外有用的教育资源和原创的教育资源大都进入了个人的网路空间,正是这种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体现个性化的应用模式,才能长期保持教师的建设与使用热情,为学校的资源库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这种自下而上的资源库建设进入了全面的建设与应用阶段。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实现教学手段的变革
  现代化的设备是不会自己发挥作用的,发挥作用的始终是使用设备的人,教师使不使用,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决定着这些资金投入的效益。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领导始终坚持重视现代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的引导与培养等教育现代化软环境的建设。教师不会使用电脑、使用网络,是制约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瓶颈,因此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2002年初,学校制订了严格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制定"教师信息化评价与考核规定",把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管理和考核之中,规定50岁以下的教师都必须参加培训并取得NIT中级合格证书,鼓励50岁以上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NIT初级合格证书。经2年培训与考核,基本达到培训计划要求,使得学校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有了关键性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老教师在培训期间也不甘示弱,每次都早早到达培训场地,认真学习,练习操作,并参加考试取得NIT合格证书。学校还多次组织老师参加全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学校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专款保障老师们的培训费用。教师们通过培训,学会了处理文件、学会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的资料,下载网上的教学软件,学会制作教学软件等,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也有能力很好地进行多媒体的教学。
  五、深化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随着福建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日常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新课程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提出"加强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决定以教育科研带动的办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上的真正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的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2001年成立了"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规定和考评、奖励政策,近几年,学校的教育科研的档位、质量和参与面显著提高。
  学校坚持规范管理课题研究,"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有领导参与,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人员、教科室人员组成,分工明确,确保课题的申报、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成果汇编、结题、经费保障等每一项工作可控、有序开展。
  "十五"期间,我校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高中美术欣赏教于学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研究》、《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等5个省级教育信息化立项课题,至2006年底,这5个课题全部通过了省电教馆组织的专家组严格结题审核顺利结题。其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评审等级为最高级"优秀"(同期课题全省获优秀仅3个)。我校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全省评4所中学),骆瑞金 、阮自力、张海峰、庄潇洁等4位老师被评为"课题科研先进教师"。
  目前,我校申报并立项并已在研究中的"十一五"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2007年4月15日,我校隆重召开"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开题会议。
  科研的带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批教师正在探索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环境下网络教育等问题,以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方面做更多的贡献。
  六、学校信息化成效显著,教育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2003.9月洪清华老师制作的课件《振动和波》荣获《福建省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评选活动》中学组一等奖
  2003.10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确认我校为"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3.12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确定我校为"中国教育网站建设示范单位"
  2004.7月在福州一中举行的"福建省卡西欧杯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我校青年教师张海峰荣获得全省一等奖的第一名
  2004.12骆志森老师的"泉州五中2006届A段教育网站"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教育主题网站评选活动二等奖
  荣获泉州市2001--2002学年、2003--2004学年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先进集体。2004--2006学年度"家校直通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
  2005.3骆志森老师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网络课件获福建省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选活动一等奖
  2005.3张海峰老师的"高中数学几何系列" 网络课件获福建省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选活动一等奖
  2005.5春蕾出版社出版张海峰老师的"杨辉三角和组合数" 网络课例DVD获"2004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全国一等奖"
  2005.12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经现场结题申述、专家现场提问、结题学校答辩、专家组综合评议等程序,得分名列全省各课题组前茅,被评为最高等级"优秀"
  骆志森老师的课件《化学讲座--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被评为2004--2006学年度"家校直通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师优秀课例一等奖
  骆志森老师的"泉州五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年段网站"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6年年会教育主题网站评选活动优秀奖
  七、展望未来,我们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泉州五中虽然在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为教育现代化所做的工作与时代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抓紧对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注重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引导,努力创设适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我们决心通过努力,把泉州五中建设成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学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