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多品” 体教融合纵深发展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2-01-07 16:45 浏览量:


全市校园足球运动蓬勃推进,图为屋顶足球场亲子运动。(资料图片)

日前,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公布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名单,泉州共有40多位教师榜上有名,泉州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有3位教师在三个组别比赛中获得2个第一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本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王利

三个组别比赛 泉州两度夺魁

2021年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上,我市选派的泉州实验小学张光荫老师、泉州五中台商投资区分校郑明俊老师、德化一中吴攀老师代表泉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参加三个学段的比赛,三位选手勇于拼搏,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小学组第一名、初中组第一名、高中组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三个组别比赛中获得两个第一名。

同时,在福建省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选派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李瑞芳老师,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颜泳滨老师,泉州市第七中学洪双白老师代表泉州市参加比赛,三位教师的现场教学观摩课均获得福建省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称号。

省教师技能大赛和现场优质课评比是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检阅的最高赛事,此次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我市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累累硕果。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育人方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六字真经,坚持面向人人、特色发展,着力推动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特色运动课程 深化体教融合

记者从市教育局体卫艺语科了解到,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教育现代化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倾斜、支持。

市县两级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落实学生体质监测通报制度,运用学校体育倒逼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我市围绕质量内涵,积极创新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做到课内与课后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着力构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各地各校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倡导开展“六个一”活动(学生每日家庭体育作业“一练”、每日在校一小时“一动”、每周家长带领参加体育活动“一训”、每月学校体育主题活动“一赛”、每学期学生身体状况家长“一会”、每学年学生健康体质“一测”)。结合课后“延时服务”,全市各学校开设100多门特色运动课程,实行“走班选课”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促进多元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市教育局与市体育局积极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兴趣,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校园足球、篮球项目等特色学校(传统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着力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力求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搞活动、校校有特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教育、体育各自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各校依托体育学校的专业力量,共建重点项目运动训练基地。如泉州一中、晋江紫峰中学分别与市体校共建女子足球队、篮球队,在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上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创建了337所国家级体育项目特色学校(足球特色校203所、足球特色幼儿园65所、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11所、篮球特色学校48所、冰雪特色学校8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级体育项目特色学校80所(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58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示范校11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学校11所),为业余训练的开展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全市校园足球改革深入推进,我市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并创建2个全国试点县区、1个全国“满天星”训练营、1个省试点县区,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提升竞赛水平 满足发展需求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赛事为引领,撬动青少年体育普及的杠杆,通过推进赛制改革创新,科学设置竞赛项目、年龄组别和奖励办法,努力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参与赛事、体验赛事,进一步激活青少年体育市场,提升青少年训练竞赛水平。

全市构建了市县校“三级”、小中高“三阶”的校园体育联赛体系,在每年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6项体育常规赛事的基础上,逐步将五祖拳健身操、啦啦操、健身气功、游泳等项目纳入联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目前,每年各县(市、区)组织校际联赛万余场,全市举办市级比赛近3000场,高频次、高标准的赛事持续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有力促进了校园足球普及和运动水平提升。近两年先后有1000多名体育生被体育本科院校录取(其中北京体育大学10名)。

此外,我市还积极借助泉州地域经济、体育城市、侨乡文化、民营资本雄厚、异地商会众多等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共建模式上,支持异地商会与特色校结对共建、校企联设学生体育俱乐部、“校园体育体验店”,“学校+企业(商会)+俱乐部+体验店”模式,开辟了我市校园体育发展新途径。目前,全市学校仅足球项目就有社团200多个、俱乐部23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