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机制 拓展教育资源 努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4-20 09:09 浏览量:

南安市人民政府

2003年4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教兴市战略目标,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努力拓展高中教育资源,大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有力促进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普及步伐不断加快,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1%。目前全市拥有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2所,普高在校生21919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生7458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生4900多人。现就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规划,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国务院和省、泉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立即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在认真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南安市普通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南安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南安市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南安市建设教育强镇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全市普通教育发展作出了整体部署与规划。一是结合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布局调整、达标晋级等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实行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多次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剖析存在问题,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二是市教育局在每年制定《年度工作任务责任目标分解立项安排表》时,坚持把发展高中教育任务纳入其中,在资金、师资、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坚持每年召开高中毕业班工作会议,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认真总结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市教育局领导经常带领导有关人员深入高中毕业班听课、评课,鼓励和激发毕业班老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市人大、政协切实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听取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教育执法情况的检查,协调解决发展与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教育督导部门更是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了解高中建设与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特别关注规模与质量、管理与效益等问题,有力地督促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及校风建设,并将高中教育情况作为“教育强镇”评估验收的重要指标,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协调持续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办学体制,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高中教育需求,我们着力在推进办学体制创新方面下功夫,坚持走增量调整与存量提质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分离一批、升格一批、创办一批等举措,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据统计,仅2002年全市就筹资2298万元用于扩建、新建完中校的校舍,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添置计算机、图书、仪器等价值约972万元。
  1、盘活存量,加快初、高中分设步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结合初中划片招生改革,把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的重点放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上,并于1999年实现了南安一中、国光中学的初、高中分设,目前两校每年高中招生均达14个班,今后将办成60个班规模的高级中学,既提高两校的办学效益,又满足了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我们还从中总结经验,规划今后在侨光中学、华侨中学、新侨中学继续推行高、初中分离,进一步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 同时进一步调整现有完中校初、高中的招生比例,即逐步缩减初中招生数相应地增加了高中招生数。
  2、调整增量,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2001年,新办了蓝园高级中学,并把办学效益较好的柳城中学、宝莲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2002年又新办国光二中,把龙泉、玲苏、炉邨、奎霞、少体校等五所初中校升格为完全中学,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为进一步发挥市区学校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还对市区柳城中学、少体校、电大工作站等3所学校进行迁建,对南安一中、南安六中、鹏峰中学等3所学校进行扩建,以此整合和盘活市区教育资源布局,不仅扩大了学校办学空间,也有利于扎实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3、争创达标,发挥优质高中效应。我们对完中校创“达标”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分阶段地确定了全市创建达标学校的工作进程,并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使达标校创建力度和成效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近一年多来,又有侨光中学、华侨中学晋升为省一级达标中学,诗山中学、南安三中、成功中学、五星中学、新侨中学晋升为省二级达标中学,鹏峰中学晋升为省三级达标中学。目前,全市已拥有四所省一级达标校,六所省二级达标校,两所省三级达标校;南安一中、国光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也取得预期目标,将于近期接受验收。学校在争创达标过程中,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侨资,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校园焕然一新,而且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使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市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说,近几年来我市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达标中学的创建。
  4、积极探索实践高中办学社会化。为拓宽高中办学渠道,我们通过灵活政策吸引社会参与,发展民办教育,推进办学体制多元化。一方面,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创办了“福师大泉州综合实验高中”、“侨美”综合高中、“侨乡”综合高中、“南安市外国语学校”等民办学校,不断满足学生升学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鼓励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5所完中校的学生食堂、公寓等后勤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问题,又为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和劳动力就业拓宽了渠道。
  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鼓励各职业中专和成人中专打破类别和行业界限,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采取挂靠、联办、共建等形式,调整优化了教育结构。如南安职校与南安技校联合办学,壮大办学规模,加强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红星职专和南安第二职校创办了“综合高中”,南安职专、市成人中专和华星成人中专等学校积极与有关院校联办,提高了办学水平和专业档次;育新中专学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办福建师大二级学院—闽南科技学院,提升了办学品位。各职业学校和成人中专还紧紧围绕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特点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科课程,创办特色教学,使学校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如南安职校积极进行教改探索,实施了“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提出了“5+3”课时改革方案,形成了办学特色。目前我市职教成教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扎实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提升办学效益,我们注意把提高教育质量转移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依靠教育科研的轨道上。
  1、加强队伍建设。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严格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目前所有完中校长均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同时,在科学定编、定岗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学校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于去年8月份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教育系统范围内公开选拔了部分完中校的校级干部,并提拔部分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精通业务的年轻教师担任完中校中层领导职务。同时,定期选派普通中学的中层干部到达标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从外引进和在职提高的“两条腿走路”方式,大力提高高中教育的师资水平。其一是:在师资充实上优先保证高中教育的需求,每年坚持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安排到高中阶段任课,并组织部分完中校参加省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引进了一部分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人才流动服务体系,实现教师补充渠道多样化,于去年秋季择优吸收22名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高中教师队伍中。其二是:加强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补偿教育与追加教育”齐下,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并重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学历培训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师范院校本科、研究生以及教育硕士学位的函授、自学考试,并通过与福师大、漳州师院、泉州师院等单位联合办班或依托办班,加强助学辅导。目前全市有2000多位中学教师正参加本科学历的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高中教师。在非学历培训方面,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泉州市级骨干培训,并注重发挥本市培训基地的作用,成功举办了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学教务主任培训班等,聘请省特级教师协会、省普教室、省教育学院、福师大、泉州普教室等专家前来讲学评课。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加快“名师工程”建设步伐。如南安一中目前已拥有25位国家级、省级、泉州市级骨干教师,4位泉州市学科带头人,并有4名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2名教师正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2、加强教育科研。我们注意发挥以市为中心、片为枢纽、校为基础的三级教研网络的科研攻坚作用,切实加强与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及专家的联系,重点确定和抓好一批省、泉州市级教研课题,让广大教师在参与课题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关于高中办学模式改革”项目,对“如何办好综合高中”和“在高中阶段办学过程渗透职业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创新教育整体研究”、“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课题均进行了结题,并通过省、市专家组鉴定。各校还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探究,如南安一中组建了“无线电测向运动”、“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等36个项目组,国光中学组建了“南安殡葬改革的生态学意义”、“国专医院污水处理初探”等28个项目组,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002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中,我市有13位学生分获一、二等奖。
  3、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充分发挥达标中学的优势,让其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诸方面起好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以省一级、二级达标中学为龙头学校,与邻近的三级达标校和普通完中校结对开展共建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协作关系。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学校领导相互跟班学习;达标校派骨干教师到薄弱校讲学兼课,开设骨干教师观摩课,举办教学观摩周;教研组对口挂钩,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到教研教改互相交流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了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整体提高。2002年高考再创佳绩,有1573人上本科线,比去年增加300人,上线录取率比泉州市平均录取率高出2.7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出4.43个百分点。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已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我市教育摊子大,历史欠帐多,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市高中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素质、普及程度及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一是部分学校校园、校舍面积不足,各种配套室欠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师生生活、教学需要。二是由于几年来我市教育规模迅速壮大,高中专任教师仍存在着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现象,学历达标率也只有57.05%。三是我市当前正处于高中阶段入学的高峰期,高中阶段入学率低,距离教育强市85%的要求较远。四是受就业机制影响,社会对职教的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小,发展步伐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全国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认真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加快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突出发展与创新,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至2005年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至2005年,新办二所普通高中,2—3个职专、成专学校或办学点。其中市工业学校、南安职校、梅山电子工程学校每年招生1000人,使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
  至2005年,创建二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一所省一级达标校,一所省二级达标校,六所省三级达标校,使全市省三级达标校达到十八所。南安职校创建成国家重点职校。
  至2005年,全市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80%左右,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1%以上,高中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以推进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不断促进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深化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要在改革鼓励和措施激励两方面下功夫,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健全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省级达标中学采取贷款等形式筹资新建校区,以扩大优质学校的规模;要充分利用优质高中或重点职校的品牌效应和办学优势,与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阶段教育进行妥善协作,带动民办学校的发展;采取倾斜优惠措施,大力改造薄弱高中,盘活和优化教育资源,整体提高高中办学水平;鼓励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民合办”等多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联合举办优质高中或职业教育。
  2、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和效益。继续通过推行省级达标完中校高、初中分设,把基础好的初中校发展为完中校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举措,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争取今年华侨中学、侨光中学、新侨中学等完中校实行初、高中分离,扩大高中招生数;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扶持柳城、龙泉、玲苏、炉屯、奎霞、少体校等新办完中校充实办学设施,使其达到完中校的办学标准;加大达标校创建力度,抓好示范性高中建设,2005年前柳城、蓝园、六中、新营、延平、宝莲等完中校晋升为省级达标中学;进一步办好优质高中,争取近年来把南安一中、国光中学晋升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带动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要扩大现有达标高中的招生规模,拓展优质高中的资源总量,从今年起,省一、二、三级达标高中年招生分别不少于12、10、8班;一中、国光中学年招生要达18班以上。
  3、加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不懈地强化师德教育,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和监督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在各方面为人师表。二是继续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合理配置师资资源,至2004年,基本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三是抓好继续教育,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函授或自学考试,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逐步形成新的骨干教师梯队。四是逐步完善并推行教师队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择优上岗、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允许名师跨校兼课,允许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实现教师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为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多办实事,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4、推进高中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为重点,切实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严格按要求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为今后高中实施新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争取早日进入省级“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从今年起,在省级达标中学试行学分制管理办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面向市场,自行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建设和结构,注重培养专业持能,全面推行“双证制”,切实办出学校特色,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改革办学模式,举办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技术培训班,推进农科教结合,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5、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沟通与合作。要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力度,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重组盘活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办职业教育办学点,扩大办学规模。要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成人教育的沟通和协作,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职业学校要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对口升入高职学院学习。要继续办好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努力构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要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加职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对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进行职前职后的多样化教育培训,努力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的劳动者和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6、建立多元化教育投入新机制。首先要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设立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专项经费,大力扶持发展农村高中;城市教育附加费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少于20%。其次建立企业分担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制,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提取教育培训费,做到专款专用。第三要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南安“侨牌”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侨亲关心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同时要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审计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目标。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全面盘活教育资源,改革创新办学机制,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宏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