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改变农村初中高辍学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1-07-29 11:33 浏览量:

南安市柳南中学 吴为培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由于我国近80%的学生在农村,所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同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又是普及农村初中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山区的初中教育。多年来,各地在控辍保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经历了"普九"和"两基"工作后,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仍然是农村学校办学工作的一大难题,当前在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影响下,农村初中生辍学有出现反弹现象,甚至辍学率有呈上升的趋势,多数学校的辍学率都在10%以上。初中生辍学,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稳定,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也曾指出,从全国计算,即使每年农村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一年也有100多万人辍学,数百万计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人进入劳动者行列,这将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现代化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使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切实扼住农村初中学生越动员越流的现象,提高农村初中的教育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辍学,一直是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作为承担育人的教育单位,理所当然要负起这一大责任,同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更应深刻认识,通力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让适龄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是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法律赋予的职责;让家长认识到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从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周边学校的调查看,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党和政府的"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原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反而是主动辍学的居多。学生辍学的原因呈现更复杂、更多样,既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因素的影响,还有来自学校、学生内部的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学习后进、思想后进导致厌学、辍学
  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有很强的自卑感,对学习没有兴趣,书读不进去。于是会出现上课打瞌睡、抄袭作业,甚至沉溺于网络、打架等现象。这必然会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久而久之,他们跟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关系紧张,认为自己就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后进生",觉得读书无望,没多大意思,便辍学了。
  2、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导致辍学
  在农村,许多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想跳出"农门",改变农村生活状况。但近年来因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升学就业由国家安置的格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不是新鲜事,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特殊的关系和技能,毕业即失业。这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尤其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读书多少无所谓,"喜欢读就读,不喜欢读就不读","上学不如早学手艺,早打工,反正结果都是一样",农村的孩子升不了学,不如早日回家务农、打工。这部分学生辍学比例也较大,而且辍学后的主要去向是外出打工。
  3、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留守孤独、怪癖而导致厌学、辍学
  在农村中学,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所占比例非常大,这部分学生远离父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教育,而爷爷奶奶年迈体弱,根本无法管教孩子。所以,这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在学校行为散漫,不懂得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长期以往,便有了辍学倾向或者直接辍学到父母处打工。
  4、社会影响、课程设置不合理、师生关系紧张导致辍学
  学生为什么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生活没有吸引力,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过于简陋,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与城市学校差距仍很大,而周边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室、卡拉OK厅等却丝毫不逊色于城市;二是学科学习缺乏吸引力,课程设置不很合理,学校对史、地、生、音、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教师的配备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不少老师上课也是力不从心,甚至应付了事,所以本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三是师生关系,老师强调"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自己的"尊严"而忽视了学生的尊严。
  5、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加强了学生辍学
  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力。一些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懂得送适龄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懂得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甚至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不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同时地方政府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也很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追究。
  另一方面,劳动预备制度执行不力,企业违规用工现象严重。初中生虽然属未成年人,但已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企业老板为雇佣廉价的劳动力,常常无视他们是未成年人的事实,更不用说执行劳动准入制度了,而当地的劳动部门对此也视而不见,根本没有出面干涉。
  二、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综合分析初中生辍学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开展控辍保学的实践活动和措施:
  1、坚持联合控辍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的规章制度,制定"控辍网络",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追究制,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四位一体的控辍保学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查,层层落实责任,扎扎实实的抓出成效来。这方面政府要走在前头,坚持"行政控辍"、"依法控辍",充分运用法律对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辍学生采取确实有效的处罚惩戒措施。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配合,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管理,健全制度,管理到位,使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2、实施"四爱"控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多方面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让这部分弱势学生群体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针对辍学倾向较大的后进生、留守生,我们要用博爱引领全体学生,用慈爱帮助贫困生,用仁爱关注学困生,用智爱转化后进生。
  "来学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每一位教师都应用自己博大的爱,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引领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于贫困学生,学校更应用父母的慈爱之心,给予他们温暖,学生成绩差,这不能成为学校冷落甚至抛弃学生的理由,教师应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多给予关怀,鼓励他们迎头赶上。而至于对待后进生,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生,不是一生下来就不如别人,教师应注意方法,因材施教,找准症结,帮助他们。"教育者的爱胜过一切",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帮助。采取"教师和学生一帮一"助学活动,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使他们体验到在校上学的乐趣,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教师们要用爱留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推行"课改"控辍
  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改进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应大力打造温馨校园,用美好的校园文化,宽松、快乐的校园氛围吸引他们。营造人人都关心学困生的良好氛围,积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学科课外活动,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困生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和才华,有机会尝试成功,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他们战胜困难,坚持下去,夺取更多、更大的成功的信心和决心,最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留住了学生。
  4、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针对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的趋势,对农村初中生定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帮助他们肃清杂念,增强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是促进其思想成熟健康发展的更直接、更有效的教育手段。让家长和学生都真正认识到上学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而是积累知识、提升素质和为今后劳动就业作知识储备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控制辍学。
  5、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道德行为和品质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以对学生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着眼点,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承认和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提高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对问题生、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不排挤,给予特殊关爱。其次,教师要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指导他们学习,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给差生吃"偏饭",适当降低他们的学习目标标准,布置作业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宜,努力消除差生的心理压力,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转化问题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善于发现差生和问题生每一点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表扬,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善于发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时刻树立教书育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达到"以心换心",以真心、细心,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
  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初中,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要充分认识心育对控辍的特殊功能。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把心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之人,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试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使农村初中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有条件的农村初中,还应采取多种途径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活动、兴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扶植和推动学生去获得成功,使他们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在心育活动中,还要注意学生社交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文娱活动、体育竞赛、通讯联络、旅游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增强农村初中生主动社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胸怀,用真诚、信任、理解、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总之,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控辍保学工作仍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将会长期存在。各地学生辍学的原因不尽相同,解决的办法也有各种各样,外地研究成果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因此,找出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将是我们每一名校长与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职责。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控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借鉴典型经验,积极探索有效控制学生辍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努力把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