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工子女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来源:泉州市教育局 时间:2012-03-27 16:56 浏览量:

各县(市、区)教育局,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社会事业局,市直中小学: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服务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0〕69号)要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全市外来工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外来工子女教育的使命感。外来工为泉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外来工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做好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对于巩固拓展我市教育"双高普九"成果、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为外来工子女服务的意识,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让外来工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外来工子女在我市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新一代泉州人。
  2.多措并举,努力营造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外来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规范管理和扶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切实解决接受外来工子女就学较多学校的实际困难,对接收外来工子女的公办学校要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对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及时足额拨付补助经费。要不断拓宽渠道,扩大学校容量,在优化就读环境上下功夫,加快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好"大班额"问题,让外来工子女真正"有学上、上好学"。要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以片区内优质学校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教育与公安、财政、发改委、编办、劳动保障、工商、街道、社区、派出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将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绩效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促进工作的落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外来工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3.规范招生,建立外来工子女就学申报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可设立登记点,公布联系方式、入学办理流程和报名时间,建立外来工子女就学申报与引导制度。外来工子女的入学,要根据家长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原则,由家长或监护人持"三证"(即:暂住证、计生证明、就业证)向固定居住地附近的学校提出申请,当地学校应予以招收,如学校计划招收学位已满,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生源分布、学校规模等实际情况,通过电脑派位等形式安排至附近的其他学校就读并张榜公示。在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不得进行招生摸底考试,更不得将摸底考试成绩与入学与否挂钩。严禁向外来工子女入学收取或变相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不规范行为。
  4.强化管理,提高外来工子女教育质量。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关心外来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心理健康和养成教育。外来工子女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语言,往往会与本地学生产生距离感,应经常性地对外来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用教师的爱心、同学的友谊来温暖外来工子女的心灵,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学生心理咨询站,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使外来工子女保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外来工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要积极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艺术雕刻等闽南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让外来工子女热爱闽南文化,融入泉州生活,在第二故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要利用外来工子女的刻苦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强的特点教育和影响本地学生。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众团体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师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互帮互助等形式的活动,用教师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和感染外来工子女,努力为外来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二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符合外来工子女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外来工子女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构建一种和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健康的生态课堂。教师要根据外来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与作业。训练的设计要重基础、重应用、重能力。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各学科要制定外来学困生辅导计划或方案,辅导工作做到对象、内容、时间三落实;措施、制度、考核三到位;计划、记载、总结三配套。个别辅导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防止出现缺乏针对性的大面积补课。要善于发现在外来工子女中的优秀学习苗子,培养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和本地的特长生一样,有参加各种活动展示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工子女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分析工作。监控结果要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对外来工子女的学习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对外来学生学业的分析,要采取横向和纵向比较办法,以"小步伐快反馈"的教学评价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要实施赏识教育,要特别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闪光点,因势利导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学习上非常需要帮助的外来工子女,多一次表扬、多一点肯定、多一些鼓励,多一分赞赏,引导他们乐意努力,不断进步。
  三要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防溺水、防火、防骗、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使外来工子女学会自救自护知识。构建学校安全网络,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确保学生的安全。要积极引导外来工子女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迁移体育课教学训练项目,也可以自选中长跑、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要集娱乐、健康、教育于一体,吸引外来工子女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5.积极探索,创新家校联系方式。学校要积极指导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工作,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外来工的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欢迎家长参与学校教与学的管理,主动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增进对外来工子女学习、生活的了解,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敦促家长在节假日期间尽到监护责任,确保子女过一个安全、愉快、健康的节假日。教师对外来工子女,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的家访,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针对外来工居无定所、父母经常加班、家校沟通不便的现状,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合于外来工家庭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事先与这些学生的家长约定交谈的时间、地点,发放校刊校报,定期召开家长会,设定家长接待日,举行教学开放日,建立班级QQ群,开设班级论坛等方式、方法,引导家长们给子女多一点爱,多一份关心,使孩子感受到关爱,使孩子的成长有比较规范的、系统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 外来工子女 教育教学 意见
抄送:福建省教育厅、市政府办公室。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6月17日 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