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自查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7-09-01 16:44 浏览量:
  德化县现有中学21所,完全小学4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生41600多人,其中中小学学生70%在城区就读,教师总数3712人。几年来,继续加大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使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1、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最少的投资、最大的应用效率,多渠道筹措经费400多万元投入,目前,各中学、中心小学建成局域网;全县51所学校有了自己的网站,中学、中心小学及规模较大的学校通过电信的高速光纤接入,其他完小校采用ADSL或电话拨号上网,上网率达到100%。目前,配有电脑3112台,89间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学、中心小以及规模较大的小学完成计算机网络教室的配备采用光纤上网,95%以上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必修课学习,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积极配备闲路电视网、教师电子备课室、语言室、多功能教化室、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开放型教育信息网络,城区学校全部安装网络监控系统,有力推动“校园平安建设。
  2、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德化教育信息网站具备了“三中心一服务”的功能,即:教育信息发布和管理中心、教育教学资源中心、教师教育远程教学中心和为教育系统提供便捷的网上应用服务。德化教育网站在同类网站中访问率处领先地位。在教育系统内实现所有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并充分利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决策、教育咨询和教育研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学校基本信息、教务信息、教职工信息以及学生成绩等各个方面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并且与其他相关的应用软件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互动,使数据传递达到了标准化。教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形成,不仅可以浏览全县最新教育要闻和文件内容、瓷都的人文景观,还可通过各学校网站,进一步了解教育动态,并可通过网上论坛,为教育发展献言进策,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传输网络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3、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学校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网络品德教育。目前,除了部分规模较小和待撤并的小学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课、课件制作、电脑作品等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级奖励。
  4、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办公管理、财务、招生、学籍管理、网络教室维护和管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据统计培训人数初级达2716人、中高级达974人,教师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学校的领导、各处室业务人员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整体规划。为做好我县教育信息技术工作,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先后制定《德化县教育技术现代化五年发展规划(2001—2005)》、《德化县教育技术现代化 “十一五”发展规划》、《德化县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要求乡镇、学校根据实际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县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制定标准,严格实施。为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县统一印发《德化县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实施方案》、《德化县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规则》,对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标准、技术指标、实施程序及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工作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对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县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有专人负责,在管理上进行资源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筹措经费,保障投入。县教育局每年安排较大额度的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并结合实现“双高普九”工作目标抓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及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大财政拨款投入、近三年来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对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的更新充实,使我县现代教育技术从点到面,实现全方位发展。
  4、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在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等的基础上,出台了《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德化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评估意见》,各中小学相继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调研评估制度,对全县学校计算机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召开计算机教学现场交流会,促进全县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5、抓点带面,促进普及。抓好计算机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是为带动全县中小学的普及与提高,县确定德化一中、德化八中、德化五中、雷峰中学、三班中学、实小、二实小和美湖中心小学、三班中心小学、上涌中心小学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组织力量对学校硬件的配置,师资的培训,资料库的建立,信息化环境的创设、使用和管理,学生的培养等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遵循“边建设、边培训、边使用、边总结”的原则,坚持“因校制宜、分步实施,上下结合,注重效益,体现特色”的方针,努力把实验学校建成我县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基地、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通过点上的实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去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上新水平。
  6、加强培训,充实师资。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对教育工作者及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层次的方式进行,点面结合。先后制定了"统一教材、分散培训、定点考核"的培训思路和教师计算机培训以县、校二级为主的管理机制,并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应用层次进行培训。落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指标要求,鼓励以校本培训为主,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探索网上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7、创建中心,拓展功能。在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完善县教育信息中心和网上教研中心,明确中心的定位,把信息中心建成连接各校园网的门户站点、校际共享的教育教学的资料库、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网络中心,不断完善中心的功能,发挥其培训教师、组织展示、指导服务、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信息中心网管中心的软件、硬件建设,确保全县中小学信息中心网络的正常开通,建立全县中小学电子邮件系统,教育部门文件、资源和学校的资料全部网上运行,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1、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各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罚。县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继续加大对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的投入,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技术设备,进一步完善城域网网络建设,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抓好继续教育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版本不断升级,教育网站功能不断扩大,在完成新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后,继续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通过培养、培训、交流、引进建立起一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技术骨干。
  3、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学校的资源建设上传到德化教育网站的"资源共享"平台,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学校内部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4、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树立一批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教研室、教育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服务职能,让其在实施业务指导和管理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实行无纸化办公、实行数字化信息传输等行政行为,促使基层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全面进行教学与行政管理,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