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步伐,打造数字化校园——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6-06-01 10:25 浏览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步伐,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我校是福建省示范小学、省文明学校、泉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高度,我校领导以睿智的眼光,抓住信息化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把"信息数字化校园"作为特色建设方向,以实现"校园设施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教育决策与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教科研活动和师资培训信息化"等"六化"为目标,制定规划,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硬件建设
  信息技术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次教育的革命。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创建数字信息化校园,近年来,我校一刻也没停止过在教育信息化设施上的投入,而是不等不靠,多渠道自筹资金,以大决心、大气魄的实际行动投入大量资金添置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至今,学校已拥有信息技术教育专用教室2间,多媒体电教室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广播室、演播厅各1间,有21个班级教室添置了多媒体设备,新建的近300平方米的图书信息中心配有40座的视听(电子)阅览室。作为省级示范小学,我们力求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达到最新科学技术水平,力求以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因此,从设备的选用、估价到竞标、工程建设,无一不是我们倾心解决的。学校还以超前意识在2003年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内容包括学校概况、领导关怀、办学特色、党建工作、实小德育、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家长学校、班级网页、硕果累累等多个栏目,并开通校长、教师电子信箱,建立教师QQ群作为实小论坛。网页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项要求与时俱进的工作,因此,为保证学校教育网的顺利建设与更新,学校成立了网络工作小组,由副校长直接分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由骨干教师组成校园网建设小组,实行栏目责任制,将栏目承包到人,定期组稿、更新网页,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校的网站已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库、学生的学习乐园和家长了解学校的重要信息渠道。
师资培训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教育思想、师资培训、教育管理等"软件"建设。因此,硬件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就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新技术新手段效益的体现更关键在于教师,没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效益。为此,我校在硬件建设落实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乐于创新、善于运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省、市关于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文件,引导教师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使教师在转变观念后以最大地热情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去。为使教师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我校采取了以校本在职培训为主,多种培训形式结合的方式。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要把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起来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泉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初、中级培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全体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外来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不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及时问题和满足现实运用的需要。因此,2004年起,我们建立了自我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的优势,根据实际需要在开展了第一批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组织了4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接受培训。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六的下午2:30到4:30两个小时,学习内容包括Powerpoint幻灯片、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Authware课件制作。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第一课时先集中授课,第二课时再分散上机实践。并且整个学习过程有组织和制度的保证,因此一学期下来,这批教师很快就掌握了课件制作的技能技巧。此外,我们还采用开展青年教师竞赛课、教师课件制作比赛、在学校的校报《鲤城实小报》开辟专栏,为老师应用新技术形成的经验理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互助、提高等激励机制,提高学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兴趣,使之尝到教育信息化的甜头。由于这样的校本培训实在实用,因此,许多教师都由衷地感谢学校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们感叹地说:"现在上课,再也不用因为不会制作课件而发愁了。"如今,我校教师60%会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完成教育任务。就这样,我们通过整体规划、分层递进,最后实现全员培训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有机整合
  学校要真正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而这也正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但是作为泉州市的一所窗口学校,我校教师有着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在"因学施教,学用结合、务实求效"的原则的指导下,老师们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教学课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的新途径。语文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丰富、富有动感的鲜活形式中找到切入点,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和美妙的音响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数学教师则通过演示突破难点,在动静结合,直观感知中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促进思维,收到很好效果。各学科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并且,为保证质量和特色,我们采用教学一线教师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让教学设计人员和课件制作人员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达到优势互补,为学生的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保证。就是在这样一种敢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下,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逐步向纵深发展。目前,我校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主要有这么两种方式:
  (一)课堂演示助教型。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新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多媒体设备的主要操作者,以演示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化解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过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创设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境,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创新的探究性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从记忆型教育向信息型教育的转化,从单一学习型教育向创造学习型教育的转化。例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在传统教学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预习、重点字词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来达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默读、朗读和讲解。而由于受班级集体授课制和课时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老师往往只能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并就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实际能让学生自己默读和朗读的机会很少。但根据新课程理念,要完成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默读和朗读,即全身心参与阅读过程。显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而有了计算机特别是有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就可以通过编制大量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课外阅读课件(通常称之为"同步阅读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老师讲解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后,除了让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以外,还可让学生从计算机中选择若干同步阅读课件来进行学习。这类课件不仅能提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还可通过改变显示时间的长短和适当的提问与测验来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超文本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热键"方式随时在计算机上查询,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查字典"环节。这种自主、交互的阅读学习方式,从内容的选择到效果的检查都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因此既可以大大增加全班每一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全班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竞赛(在给定时间内让全班学生阅读同一篇课外读物并由计算机评分),通过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探索求知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前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借助网络浩瀚无比的资源,应用于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知识的获取以及研究性学习中项目活动的开展。这种方式,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校教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为让学生通过多渠道了解、体验、感悟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有限,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建了上网、调查、采访、表演等多个小组,其中应该说,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是受益最多的同学。网络的超文本特性,不仅给予了学生直观生动的材料、而且丰富的信息量还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潜在地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以上两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不仅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还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领略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神奇,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自主精神,他们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而我校教师则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各级竞赛课中屡获佳绩。
活动务实
  为推进信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鲤城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校以务实的活动开展为载体,还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建设绿色网吧。2005年,在鲤城区文明办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我校创办了校园绿色网吧,网吧面积120平方米,设有120台联想电脑,并构建成局域网络,采用2M光纤接入,保证了师生上网流畅。在网络服务器端安装了任天行过滤硬件,屏蔽了网上一切的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并以方正防火墙和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构建了校园网络的立体防御系统,教师同时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对学生上网进行实时监控,充分保证了学生上网的安全。
  绿色网吧制度健全。由副校长分管绿色网吧创建工作,主要行政担任网吧监督员、3位信息技术教师任网吧安全员和管理人员。并制定有绿色网吧文明公约、绿色网吧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管理(安全)人员制度等一系列网吧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按要求上墙。网吧开放时间为学习日的中午12:00--2:00、下午5:15--6:00;双休日和寒暑假全天开放,充分保证了师生使用绿色网吧的时间。上网实行登记管理,每个学生上网必须佩戴校卡,登记自己所在的班级、姓名,上网时规定不得随意更换位置。
  新课改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网络给了师生学习一个最好的平台。为更好地发挥绿色网吧的作用,我校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不断丰富绿色网吧的功能,在网吧内安装了腾龙电子图书馆软件,学生可以自由的浏览各种有益的电子图书。同时绿色网吧还与少先队读书活动、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写心得"、"我是查找资料小高手"、观看有益电影、利用网上QQ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学习,使绿色网吧成为师生的教学资源库和学习乐园。
  (二)开展课题研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迷上了互联网。为了更好的了解现今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及学生是否正确使用网络的情况,我校于2006年4月,对本校三--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了抽样调查问卷。从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上网时间与上网娱乐人数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高年级少数学生还出现网瘾及上网通宵的现象。为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互联网,学校关注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及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和家校联系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明白应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使学生克服了网瘾诱惑,做到以正确的心理来对待网络。为深入做好此项工作,学校还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关于青少年网络德育的实验课题,并被确定为科研示范校。
  (三)示范辐射。作为一所窗口学校,我校重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江南新区四所学校结对帮扶,在教育信息化上给予支持:
  1、在师资上给予支持。我校与新区的华岩小学、紫岫小学、侨星小学、明新小学等四所薄弱小学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并先后派出4位教师到新区支教、挂职,将我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输送到结对校。我校领导班子积极为两位挂职同志所在学校传经送宝,提供教育信息化经验,帮助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管理工作,鼓励他们发扬实小艰苦创业精神,为在江南新区创建鲤城第三中心小学作出了贡献。
  2、在教育科研上给予指导。学校每学期都面向全区开放市级骨干教师研讨课,每周五的校级研讨课邀请四所兄弟校参加研讨,把宝贵的信息化经验传授给兄弟校,使兄弟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第一,完善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工作组及时更新充实校园网站(www.lcsx.com)内容,上传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及教育管理的经验,提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指导(课件的制作),使兄弟学校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在学校硬件建设上给予资助。一年间,我校为江南新区学校提供了60套语音室设备,100多套课桌椅,电脑40台,书架若干,为兄弟学校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鲤城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做出了贡献。
硕果累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我们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标准,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课,配备了3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并做到 "四有":即计算机课程有教学目标,有学期工作计划,有教材,有教案。学校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学校信息教育的核心,不仅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还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举办电脑培训班,通过开放网络教室等多种形式充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学习。期末,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举行"计算机绘画作品展"。经过培训,很多学生目前都已能够独立地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处理,电脑绘图以及制作简单的动画等,其中有部份学生甚至已能建成自己的网站和维修电脑。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小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有林亦洋等8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25人次获区级一、二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被授予福建省小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分区联赛优秀组织奖。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后,教育改革也逐渐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已与各科教学渐趋融合,教师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很多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信息技术这一时代快车,新一代的教学骨干正在成长,我们也正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开拓进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引领下,开辟学校现代教育的新天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