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网应用,创设网络教与学应用环境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06-26 16:35 浏览量:

泉州第七中学

  2000年10月,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建设以来,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升温,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的建设在各地可谓如火如荼,各校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纷纷构建自己的校园网。几年来,校园网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从贵族到平民、从先进到淘汰等各种变迁,硬件基础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就如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校园网究竟能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能否物尽其用?早已是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泉州七中作为市区的一所一级达标校,较早开始了校园网的建设工作。其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一直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历经三四年的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园网几经改造,也添置了不少软件。目前,校园网在日常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如何物尽其用,有一些心得,也有一些反思。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是什么?我们认为,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关键是要在学校里营造起校园网的应用氛围和环境。一些学校投入巨资的校园网无法发挥作用和效益,最突出问题就是教育资源库匮乏,特别是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教育资源库太少。我校按照"建网先建库"的作法,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通过购买市场上高水平的教学软件、网络下载和卫星接收、与网校建立全部或部分镜像、自主开发建设等方式。几年的积累,也有600多G的内容。从数字上看,好象挺不错,但从质量上看,却并不令人满意。很多购买或从卫星接收的资源,部份是采用未经过压缩处理的声频、图片和简单动画来加大资源库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部份是以"教案"+"题库"的形式出现,内容更新及软件升级缓慢,未必对教学能起多大作用。
  2001年初,泉州市教育局开始组织全市一级达标中学和省级示范小学共建学科资源库。并于2002年提出了"分级建立、集中共享"建设市教育城域网资源共享中心,通过开展"百千万"工程活动,更新充实资源库的内容。发动全市数万名教师积极参与每学年"撰写一篇优秀论文、编写一课优秀教案、制作一件优秀课件、命好一份优秀试卷"的"四个一"共享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搜集、制作反映学校特色学科的教育信息资源,遴选精品充实到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库。鲤城区教育局也于今年投资建设了"鲤城教育资源中心",安装有"清华同方思科新课标主题资源库"和"K12城域网资源管理平台"等,能够实现资源浏览、检索、上传、下载、收藏、备课等功能。教学资源涵括各学科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文本、Flash等素材。资源库能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课程设计,详细分类到各学科、各单元和知识点、章节内容,真正做到了资源的有序细化,经过简单培训的教师,就能够利用它进行制作课件、备课查询、指导学生课后学习、探索和阅览等。教师经培训使用一个阶段后,我们发现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一、通过对网络平台的访问,校园网的利用率提高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校校园网的建成,使得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媒体教室,师生有了可施展才能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我校教师在日常备课中,通过访问市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可以很轻松地获取上一堂课所需的所有素材,并用资源库提供"PPT备课授课"功能,鼠标一点,就将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加入自制PowerPoint文档中,对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和再创造。比如教师要准备上一堂高一语文课《胡同文化》,登录网站进入资源库后,将会看到近80个各种类型的文件,有文档、图片、视频、课件等。收集了北京胡同的背景介绍、胡同图片、胡同视频介绍、示范教案、教学设计参考、同步试题、胡同课件(PPT格式,可能修改)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地整理和浓缩,即可以上一堂精彩的多媒体课。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教学重点或帮助学生突破一些教学难点等,课堂上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更加愿学、乐学、勤学。一些教师已经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上课自然就不见了以前普遍存在的用现代手段在课堂上搞"满堂电灌"和单一的"电子板书"等现象。为方便教师备课及上传课件,我校还在学校主页上开通连接校内服务器的FTP站点,为每位教师设立帐号、密码,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方便地上传、下载或编辑修改、使用自己的教学资源。可以说,在我校的课堂上,多媒体设备、网络就象粉笔、黑板一样不可缺少。
  二、通过对网络平台的访问,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
  我校借助中央电教馆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开展,组织了 Webquest教学理论及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校本培训。在我校,围绕着资源库平台(市教育网络资源共享中心、校内资源库、互联网资源)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教学应用模式:
  ①讲授型模式。它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但运用了网络的资源和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教师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式教学。
  ②讨论学习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讨论主题的要求,学生可以从校园网环境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式学习,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③WebQuest探索学习模式。教师确定适合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制作学习网站,由学生利用校园网的丰富资源和交互功能进行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④协作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⑤个别辅导模式。学生在利用集成化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要求作个别的辅导,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基于校园网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根据教师要求,在学校主页增加了博客(Blog)栏目( http://www.qzqz.cn/blog/),教师可以在此建立个人主页,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布置学生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及提供学习资源链接,还可以通过博客,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与其它教师分享自已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对问题的讨论,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目前,已经有部份教师在使用。
  三、通过对网络平台的访问,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校园网访问学习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保证。内容翔实丰富的资源库能够支持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建构生动科学、多向互动的教和学环境,一方面能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能把学生从灌输式教育和题海中拯救出来,充分激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创造性。我校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后及周末时间,开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教会学生如何到市教育资源共享中心的海量资源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学科相关背景材料、辅助学习材料、课堂练习、外省市外校试卷、视音频材料等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最近的高一年学生制作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中,我们就发现不少课题引用了资源库中的数据和资料。
  四、如何促进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面临的研究课题
  在使用市城域网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精品资源,有些来自公司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有些就是我市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作品。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①很多学校都有具体要求教师每学期(学年)要写多少篇论文、要做多少个课件、要上多少节整合课等作为对教师的常规要求,难免教师应付了事。这些内容如果上传到市资源共享库中,很容易使资源库成为一个杂乱的大仓库。如果让教师们象大海捞针一样去寻找精品资源,最终将会教师们失去继续使用的耐心。因此,我们建议各校提供的资源应实行实名制,所有资源都应经过认真分类和个很好的评比之后,再上传至各学科素材库中。②市场购买的不同的教育资源库往往各有特色,但由于平台标准不同,共享性也很差。不同公司的资源平台互不兼容,教师往往要在多个平台间来回折腾,浪费不少宝贵时间。我们建议今后购买应尽量使资源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中。③学科主题网站建设应成为我市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可由市教育局从我市众多的教师学科网站中筛选出一些较有影响的访问量较大网站,进行重点扶持。如我校林志敏老师的《中数网》( http://www.cnmaths.com/)和物理杨利老师的《第一推动力》(http://www.asspace.com/)日访问量都在3000以上。可以在这些学科主题网站上,链接上市城域网资源共享库相应学科内容,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用上这些资源。同时,利用这些网站的BBS、论坛等组织相应的学科教研活动或对学生答疑等。相信会比学科的集中开会研讨进行教研更有效。
  信息时代为学校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门,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也同样使教育面临一场全新的挑战。学校在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同时,更应努力创设校园网应用氛围和环境,重视运用校园网络来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挖掘及发挥校园网应有的功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