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06-26 11:23 浏览量:

南安一中

   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有信息素养的人
  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专家认为,信息素养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
  一是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愿望。
  二为信息能力。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三指信息伦理。包括个人在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二、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过程
  1.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素养培养首先是信息观念、信息意识教育。课题组把信息观念、信息意识教育列入研究计划,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了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民族振兴、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课题研究打下广泛的思想基础。
  2.硬件环境创建
  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学校建成校园广播、双向闭路电视、计算机三大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主要由教学子网系统,备课子网系统,办公子网系统、图书管理子网系统以及其它子网系统等构成,各个子网系统之间通过光纤进行互联建立起全校范围的网络平台;网络主干道带宽达到1000M,终端数约500个,并通过1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能够满足校内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师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切实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校的所有终端教室均配备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电动屏幕等设备,使55间教室都成为多媒体教室。
  3.软件资源建设
  我校建立了方便教师、学生搜索、下载的素材型资源。主要包括四大类:素材库、课件库、题库和案例库。其中素材库又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素材、图形(像)素材、动画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室访问、处理资源库资源,也可以上网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在教室里享用浩瀚无恒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应用浏览器搜寻、浏览、下载校园网的资源,还可以加入自己设计的控件和素材,根据教学需要重新加以组合、编辑,制作成符合实际的、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软件,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快捷,这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效益。
  4.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为了促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全员培训,使教师人人都能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教学交流,会独立使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制作课件。计算机可以插入视频、模拟动画、聚集资源、网站链接等,把知识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的有机组合,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气氛和感染力。
  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虚拟情境教学、实验演示教学、信息加工网络教学、交流互动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协同合作网络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选择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由重视单向的封闭系统转变为多重多向的开放系统。
  5. 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来实现教育的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借助音像、图表、数字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的眼、耳、脑、手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直观感觉,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自主性学习影视制作技术"选修课上,学生把在学习和生活体验获取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利用影视手法表现出来,增强感染力,将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新颖性。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艺术修养,掌握了光效、色彩,摄像机的使用以及采、编、播等多种能力,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
  6.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具有信息素养才能有效的收集、组织、评价、综合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来源的知识信息,并传播给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增加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课堂上,学生耳濡目染老师怎样收集、处理和应用教学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检索、下载,如何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信息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信息能力需求,我校除了开设常规的信息技术课程外,还开设了"光盘制作"、"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选修课;组织电脑作品、网页制作、软件编程、广告设计以及电视节目制作等兴趣小组;开设由学生主持的校园广播电视台,学生从中可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部分人已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免费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使用音像资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反馈,可以进行问题的自我诊断。师生之间在网络提供的环境中双向互动得到不断的调整和发展,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获取和筛选信息、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例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物理模型、图片、实物等直观感性的材料,使学生增加对物理科学的亲近感和愉悦感,培养学生求知物理科学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参与物理课程学习活动主动意识。
  化学科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探讨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如:水污染的成因、厨房里的污染、生活垃圾、废电池的污染、如何减少实验的污染等。学生《关于南安市区生活垃圾的现状和处理的调查》研究性学习课题,获得学校教师的好评,并在"南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又如,美术欣赏课的教师课前收集整理好美术欣赏的数据资源,课堂上只要轻点鼠标或键盘,就可以窥见画家作品的全貌,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也可方便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典型作品供学生观摩或打印出来。把信息技术与艺术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身在课堂,却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浏览中外古今绘画长廊,这种课程整合形式,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也符合高中美术欣赏课素质教育的要求。
  7. 网络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强化
  学校通过宣传栏、国旗下讲话、选修课研究、学生切身体会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意识教育,使学生增强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络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研究,对网络的利与弊进行调查,感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开阔视野、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信息和了解时事新闻的快捷和方便。许多同学把自己制作或收集的文章、图片资料做成主页和大家共享,体会自己做版主的感觉,也对网络本身的弊端对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观进行客观分析。如有的同学未能真正依靠网络获得知识信息而是玩游戏、交友和聊天,部分同学甚至上网成瘾及沉迷游戏,心理、生理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课题的研究对一些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是促进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主人的有效途径。
  三、信息素养培养见成效
  近几年,南安一中学生参加福建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成绩在保持高合格率超过99%的前提下,优秀率有明显提高。
  1. 南安一中学生参加福建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成绩:

项目年度 报考人数 合格情况 优秀情况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1999 361 361 100% 338 93. 11%
2000 459 459 100% 424 92 .37%
2001 高一(一级) 559 559 100% 495 88 .55%
高二(二级) 170 170 100% 102 60%
2002 高二(二级) 535 532 99.6% 342 64%
2003 高一(二级) 639 635 99.4% 472 73.86%
2004 高一(二级) 719 711 99% 536 74.54%
  2.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
  南安一中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3~2004年我校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有6人获福建省一等奖,获省三等奖以上学生共21人。
   200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南安一中获奖学生
学生姓名 级 别 名次 时间
洪炳煌 黄添来 福建省级 一等奖 2004.01
李崇旺 李崭虹 二等奖
陈文文 林康乐 吴嘉陵 郑鸿杰 尤晓萍 黄家扬 三等奖
  2004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南安一中获奖学生
学生 姓名 级 别 名次 时间
尤晓萍 福建省级 一等奖 2005.01
黄添来 一等奖
郑鸿杰 一等奖
杨星辉 一等奖
杨龙琪 二等奖
尤双喜 二等奖
林康乐 二等奖
吴嘉陵 二等奖
黄友良 二等奖
黄家扬 二等奖
吴加毅 三等奖
洪诗煌 三等奖
  3.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获奖
   第三届(2002年)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学生获奖
省级一等奖 杨文斌、杨哲儒、李华围 璀璨的西部
  李华围 丝绸之路
省级二等奖 李晓斌 函数图像
泉州市级一等奖 黄锴、张言捷 地球与环境
泉州市级二等奖 杨文斌 同桌的你
泉州市级三等奖 陈佳宝 魔方汽车展
黄锴 北京2008
洪灿辉、卓灵犀
  第四届(2003)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学生获奖
省二等奖 吴程辉、陈志峰 造访外星人
省三等奖 郭乔木、傅俊旭 携手绿地球
黄泽阳、洪清兰 谱写统一篇章
尤晓萍 程序代码管理
  第五届(2004)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学生获奖
作品名称 作品类别 作者姓名 组别 所在学校 奖次
彼年豆蔻 动画 陈圆君 高中 南安一中 省一等奖
盘点时尚 动画 杨龙琪 高中 南安一中 省二等奖
神化世界之生物工程 动画 陈海洪 陈清兰 高中 南安一中 省二等奖
未来水世界 动画 林龙泉 高中 南安一中 省二等奖
  4.其它计算机作品获奖
  2003年4月在第十八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顔彬航、杨文静、陈丽娟等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气污染和化学防治》获得银牌。
  2003年2月在南安市"电脑少年"电脑作品比赛中我校的黄锴,陈佳宝、黄炜中、林贤淦、尤夏冰、黄堡垒、杨文斌、王潇珑、杨劲文、洪灿辉、卓灵犀、杨哲儒、张言捷、郑雅君、陈楷楷、许玮玮、李宇铭、陈钦澜等20几位同学几乎包揽一、二、三等奖。
在参加全国"公益广告"设计比赛中、我校的叶永田、卓东晓两位同学的作品获省一等奖,黄佳兴同学的作品获二等奖,蔡志江同学的作品获三等奖,苏全忠同学的作品获优秀奖。
  5.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几年来我校学生高考、学科竞赛成绩也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而水涨船高,稳居泉州市前列。近年,我校广泛开展学生社团和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让广大学生拥有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学科竞赛硕果累累,2003年就有28人次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2004年泉州市高招保送资格生15名考生的名单,南安一中有7名,2005年泉州市高招保送资格生32名,南安一中有17名,获奖人数超过泉州市人数的一半,这些同学都是取得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或国家级奖。高考成绩斐然,2004届学生参加高考,在保持大面积丰收的同时(应届生上线率99.8%),总分600分以上共75人,占南安市60.5%,占泉州市13%,重点上线率达到48.3%,本科二批上线率超过90%,本科上线率超过95%,本一批人数占南安市57.9%,被重点名牌大学(指国家支持的列入"985"工程的高校)录取人数占南安市70.1%。
  6.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荣誉
  信息教育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泉州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集体称号。我校教师个人获奖人数在各校中也是最多的,洪丽敏老师(《球的专题网》)、黄惠蓉老师(《分形图的初步研究》)、杨仲发老师(《电解原理》)、郭玉芬老师(《向心力、向心力加速度》)等荣获一等奖;黄锡龙老师(《B2 L62》)、陈阿永老师(《登泰山记》)等荣获二等奖;林纨杰老师(《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荣获三等奖。
  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曙光网站的"特色广场"栏目推介了我校开展信息教育的经验;《中国教育报》两次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办学特色进行报道。2003年又获得福建省青少年暨科教工作者电脑作品设计"优秀组织奖"。
  7.教师撰写发表的信息技术教育CN级论文
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或获奖
陈宝红 《如何上好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 《教育新导向》CN23—1340/GD
汪属治 《中学校园信息资源的构建》 第八届全国计算机辅助管理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黄惠蓉 《信息技术与现代数学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中学数学研究》 CN22—1096/G4
黄惠蓉 现代数学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CN22-10696/G4
陈秀明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模式的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CN35-1240/G4
汪属治 走进整合的多彩课堂——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赏析 《电化教育研究》CN62-1022/G4
黄清地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若干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CNII—3792/G4
王声云 地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福建教育》CN35-1017/G4
汪属治 应用信息技术 推进教育现代化 《中小学电教》CN22—1044并获全国中小学电教征文二等奖
陈国璋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福建中学教育》CN35-1044/G
吴伟信 基于局域网及因特网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网络科技时代》CN11—4539/TP ISSN 1009—6523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
[2] 魏静元,黄冬明."关于远程教育的几个问题"--访钟志贤博士《中小学电教》2003.11
[3]"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2.11.14教育部教基[2000]33号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