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04年信息技术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讲话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一聪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进入新世纪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数字泉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使全市教育信息化跃上快车道。
一、三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主要成效有: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全市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每年递增14000多台,目前已达6.3万多台;已建成专用计算机教室1270多间、多媒体电化教室近1000间、教师电子备课室350多间。
2、"校校通"工程基本建成。全市已有127所学校建校园网;2110所中小学实现计算机上互联网,其中,有126所学校实现光纤上网、近1000所学校实现ADSL宽带上网,全市2338所中小学上网率超过90%。德化县初步建成教育城域网络。
3、"管理通"全面施行。2001年在各县(区、市)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和网站已全部建成的基础上,运用浙大网络办公管理软件,构建统一、完整的管理应用体系,从2002年1月开始实现泉州市教育局与各县(区、市)教育局、市直学校网上发文和部分数据的传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全市300多所学校建有学校主页, 1999年7月开通的《泉州市教育信息》网站的访问量,至今已超过180万人次。
4、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投入使用。泉州市教育城域网络资源共享中心,由泉州电信公司提供专用服务器,同时安装有浙大网络和K12城域网资源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资源浏览、检索、上传、下载、收藏、备课等功能。教学资源有涵括各学科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文本、Flash等素材的《K12学科教学资源库》、《浙大网络学科教学资源库》和《千部爱国主义经典影片》库,有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开发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清华同方公司开发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CFED),共计近2000G。还有由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参与自主建设的资源300G。
5、教师全员培训得到高度重视。各地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作为教师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来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采用分批分层次的培训方法,对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年来,晋江市培训教师近万名,南安市培训教师达100%,其他县(区、市)也基本实现全员培训。市教育局首次于2002年8月9日在18个考点组织全市教师进行网上考试, 共有23543人报考,实际参加考试21401人,合格率达91.22%,优秀率达51.09%。
6、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启动。我市是"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试点地区",近年来与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课程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与实验,用两年的时间,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选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3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试行)",全市共有3643名中小学教师报名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还有6000多中小学教师报名参加师范大学的网络学院本科学历进修学习。
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逐步深入。三年来,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达80余所。其中,建成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6所,申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4所,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50多所。有16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承担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国家级研究课题,39所学校承担了省电化教育馆 "十五" 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晋江、南安跨入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进行区域性整体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试验。南安市建成我省第一个县(市)级虚拟教研室,每周都由一两所重点学校担任分版主,围绕中学和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答疑等版块内容进行研讨,对推进南安市新课程实验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三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总结三年来的经验与体会是领导重视、软硬并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加快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抢占教育制高点,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泉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泉州教育发展理性思考之后形成的共识。
1、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稳步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投资等各个方面,是"一把手工程"。我市分别成立市教育局、县(区、市)教育局、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以沟通工作渠道,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三级管理体系。有计划地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000年以来,先后开展学校上网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年、扶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
2、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素质教育和督导评估的内容。各县(区、市)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督导体系范围内,考核评估各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评估内容着重在:更新教育观念,把信息化摆上学校议事日程;领导带头,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加强信息化的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制订发展计划和管理制度,以教育信息化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促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育信息化发展,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晋江市素质教育验收和各级文明学校、达标学校的评估都把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列为重要内容。
(二)重视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
师资培训是搞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我市出台实施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意见》,确保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1、做好培训工作。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对校长、学科教师、学校中层干部的技能培训,各县(区、市)负责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各县(区、市)、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全市统一组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网上考试。
2、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开设,导致专任教师存在缺欠的现象。我市通过各种渠道从省内、外有关院校先后引进了一批师资,各学校也从现有的师资中挑选具有专长的教师培训转岗教信息技术课程,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3、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的力量,市教育局及各县(区、市)教育局、各学校均重视配好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确保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市教育局已举办多期网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中小学网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三)齐心协力,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将直接影响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型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
1、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服务全市中小学校。我市把建设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作为2002年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依托泉州市电信公司的网络中心,从国内众多资源中遴选出精品资源,初步建成基本涵括教育教学所需原始素材教育科研论文的资源共享中心,于同年11月2日正式开通,建立全市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2、开展"百千万"工程活动,及时更新充实资源库的内容。组织全市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优质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等百所学校共建教育教学学科资源;2110多所中小学实现上网,共享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动全市数万名教师积极参与每学年"撰写一篇优秀论文、编写一课优秀教案、制作一件优秀课件、命好一份优秀试卷"的"四个一"共享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搜集、制作反映学校特色学科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积极参与资源建设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
(四)积极探索,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与应用
1、以点带面,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充分重视先进学校的示范作用,要求各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努力建成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做出示范,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点面结合"的方法,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应用。
2、加强教育科研,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确立"以科研为先导,以应用为抓手"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组织各达标中学、示范小学积极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电化教育馆申请"十五" 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立项。
二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 。
三是充分运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3、开好课程,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至2003年,全市所有中学和大部分中心小学、有条件完小均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学开课率达100%,小学开课率近40%,在教学中重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4、建立学校网站,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环境。全市有300多所学校运用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学校网站,把适合对内或对外公开的校务和教育信息分别在网上发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同时,开放电脑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等,运用教育教学全市资源共享中心,开展基于网络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如南安市建有网上课堂、专题讨论区、自由讨论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和网络资源库等栏项。
5、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与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给人们带来繁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不良网站、黑客现象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师生有关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坚定政治信念,增强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采取技术防范等措施隔离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站,落实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要求,管好自家人,建好自家网。
(五)量力而行,强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财政拨一点、学校挤一点、镇村给一点、社会捐一点、商家赊一点、银行贷一点、教师借一点"的"七个一点"等办法,多方筹措经费,促使信息环境日趋完善。三年来, 晋江市在"九五"期间共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惠安县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洛江、泉港、永春、德化等投入均超过500万元,极大地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和"校校通"工程建设。
三、今后二年的初步打算
过去三年是"十五"期间的前三年,我们已取得良好的开端,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后二年是"十五"期间的最后二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振奋精神,为开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再努力。
(一)以建设全市教育城域虚拟专网为中心,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为建成全市高速教育信息城域网络奠定基础。
1、继续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计算机配备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力争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与学生比要达到省教育厅提出1:13的要求,即高中机生比力争达到1:8、初中和中心小学机生比力争达到1:10、一般完小机生比力争达到1:15。一是所有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小农村小学要至少建有多媒体电教室,能够实现校校通。二是加快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中学至少要建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标中学要建有二间以上计算机网络教室,小学也要保证开设信息技术课基本做到上机时每人一台。三是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要建有校园局域网络。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类中学和有条件学校要加快校园网建设。为减少投资,资源集中管理,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力争建有校园局域网络。局域网络设有网络中心和办公局域网、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子系统,有条件的学校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班班通"。四是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应安装网络防火墙,能够提供互联网上网场所(如: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及电子备课室等)的学校应安装防病毒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要具有病毒监控功能和远程杀毒功能,安全管理系统要具有过滤色情、反动、邪教等有害信息。
2、加快全市高速教育城域虚拟专网建设。全市教育城域虚拟专网分三个层面推进,力争2005年底前建成涵括办公管理、资源管理、视频会议系统等整体服务的市级网络共享中心与各县(区、市)教育局、市属学校连接,县(区、市)教育局与所属中学、中心小学和县属学校连接,中心小学建设覆盖所在乡镇所有完小的教育信息网络。所有中学、中心小学采用光纤与互联网连接,其他学校采用ADSL与互联网连接。借助电信公共网络,构建全市高速教育城域虚拟专网,在资源集中形式下,逐步向社会开放,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
3、继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的核心就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全市100多所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优质幼儿园要加快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建设,切实建成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全市网络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平台为支撑,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4、继续实施扶持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市从2003年开始扶持20所农村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力争400人以上完小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水平,基本保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时每人一台。中学、中心小学要向所在乡镇其他学校开放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以全市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优质资源。
教育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最为关键要素之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1、加强教育教学精品资源的建设。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也不可能一次到位,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就是在于,它是一个延伸不断的资源连接库,会有大量的新资源不断地补充进来,过时资源也将被淘汰。资源共享中心必须做到及时更新资源,才能确保资源是精品资源。为此,要运用现有CFED和浙大网络、K12资源管理平台,建立不断更新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网上搜集、制作教育信息资源,每年开展资源建设评比活动,遴选精品充实到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制度化。
2、加快建设全市教育信息数据库。在全市统一建立共享平台条件下,已为完成电子政务和学校管理及数据传送、汇总和数据分析奠定基础。要积极运用全市统一安装的浙大网络校校通管理平台,在全市实现办公自动化基础上,加快全市教育信息数据库建设,以中小学生学藉电子化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教育决策、教育管理等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3、完善全市教育教学共享中心。在建成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远程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信息管理、资源管理、远程教学三位一体,完善服务功能。同时,市与各县(区、市)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管理模式,在两级之间做镜像,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高度共享。
4、加强学校间相互沟通交流。依托泉州市电化教育研究会,成立"泉州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与技术支持中心",为学校提供系统建设的方案论证、系统建设指导、系统应用的培训、引导全面应用规划、技术咨询等服务,组织发动重点职校、达标中学、示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要在"教育互联"网站上(www.edu88.com)进行注册,广泛参与信息技术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与应用。
(三)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为重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课程改革为载体,运用有效的资源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信息课程的系统建设和有效实施。全市中小学要系统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及其认知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培养重点,根据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确定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框架。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见》(闽教基[2002]24号)的要求,2003年底前所有中学、2005年底前90%以上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朱之文厅长在2004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面,今年要实现农村初中全部开课,全省小学开课率达到50%以上。为此,在适当时候实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会考。
2、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开展培训。在全员培训基础上,把辅助教学培训转向学科教学整合培训,努力提升全体教师信息素养,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把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推进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二是加强教育研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探索,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研究上注重实用,重点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把研究与建设、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发展结合起来。
3、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建立有特色的学校网站,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学、中心小学在设立校园网站基础上,建立班级主页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开展网上教研,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二是开设网上德育工作、网上心理咨询等专栏,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今后,市教育局将开展特色学校网站、网页评比活动。
同志们,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构建与我市宽裕型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学习社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构建泉州市教育宽带城域专网;加强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扬起信息技术教育风帆,开创泉州教育事业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