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4-20 16:49 浏览量:

南安市教育局
2003年6月20日

  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步伐,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教育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抢占信息化教育制高点,我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信息技术装备和"校校通"工程发展迅速
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电脑16680台套,有多媒体电教室276间,有12所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全市所有中学、学区和市直学校,以及95%独立建制的完全小学实现了上网。"南安教育信息网"建设迈上新台阶。"南安教育信息网"自2001年1月1日全面开通以来,设立了新闻中心、教育导航、网上投稿、教师交流中心等11个栏目,实现了教育信息网上的及时滚动传播,并经过不断的充实完善,使之成为我市广大师生获取教育资源及访问全国、全世界教育网站的门户和导航平台,截止6月份,"南安教育信息网"访问人数已达110多万,日访问量达3500多人次。"南安教育信息网"还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学校及师生上网工程,现所有中小学实现上网获取教育信息和市教委的文件和通知等,促进了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同时,借助"南安教育信息网"这个载体,我们及时、准确、客观地宣传好我市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工作、学校办学措施和成果等,如报道我市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课改工作、"双高普九"工作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帮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我市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氛围,确保市委、市政府有关教育决策目标的实现。此外,一些学校还配备了较高水准的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教学录像编辑室等专用教室。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扎实开展
  在全员培训方面,根据省、泉州市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出台实施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意见》和《南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作为全市教师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来要求,采用分批分层次的培训方法,对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骨干培训方面,我们充分盘活教育系统及社会上的人才设备资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有计划地对各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市教师进修学校从1999年3月起,就把信息技术纳入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大部份学校也都能够开展校本培训,使本校教师的受训率达100%。在坚持自己培训为主的前提下,我们还有计划地组织部份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福州、厦门等地参观学习、接受培训,这些教师回到本单位后,都成为该单位的骨干,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初步普及
  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我们按照《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区"工作的通知》的规划,规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工作,并且取得了成效。目前,全市所有中学、市直学校、泉州市级以上示范小学、镇中心小学,以及60%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了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每个年度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掌握一项现代教育技能,设计一节好的电教教案,开设一节优质的电教课,撰写一篇优秀电教论文,开发一个计算机教学课件。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所有专任教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获得、利用、综合和创造信息,形成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获得相应的发展。
  4、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
  我们认为,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现代教育媒体的直观性、便捷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教育领域显示出巨大的鲜活的生命力。
  一是学科整合研究多层次开展。在开展学科整合研究与应用的工作中,首先,各校都能够积极从两个层面进行探索,第一个层面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交互性;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努力拓宽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积极构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的学习氛围。其次,大部份学校都能够积极承担国家、省、泉州市以及南安市等各级的课题研究任务,多层次开展课题研究。如市教育局在组织部分学校参与"沿海地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研究"课题研究时,就很好地把网络及多媒体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结合进去,丰富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初期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目前我市在开展学科整合研究中,有国家级研究课题9个,省级研究课题15个。第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评先创优活动的促进作用,每年都开展各种论文、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教案的评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我市有100多个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及课件等在省级以上获奖。
  二是课堂教学兼顾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事先的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查阅资料、网上合作学习的好帮手,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与学活动中去。
  三是利用互联网、局域网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教师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有网上课堂、专题讨论区、自由讨论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和网络资源库等栏项,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地收集信息、判断信息、加工信息、表现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应用能力。此外,还在南安教育信息网设立教师交流中心,注册教师达到1820位,投稿总数6245篇;设立课程改革专栏,为教师提供获取新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和新课程改革交流的阵地。
  四是建成启用信息技术虚拟教研室。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市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建成启用我省第一个县(市)级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主要围绕中学和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答疑等版块内容进行,每周都由一两所重点学校担任分版主,并主持该周教研,他们事先抛出教研主题,然后所有中小学在周六前组织本校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围绕主题先进行研讨,并将研讨内容准备好,在周六将教研活动的所有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发放在虚拟教研社区上,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研讨。完全打破了现实中的固定学科或年级的教研组,一个教师可以参加多个虚拟教研版块,一个虚拟教研版块可以是由几个人、也可以是全校甚至校外的教师参与;另外,教师在平时也可提出问题,由其他教师参与解决问题。虚拟教研室对提高我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我市新课程实验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为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市教育局成立了"南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管理小组",下设设备招标组、验收组、监察组和应用研究组,统一协调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各方面工作。
  2、规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根本途径
  这一点尤其突出的体现在普及信息技术装备的工作上。我市信息技术装备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有两个措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是规范上机费的收管用工作。对收取的上机费坚持做到专款专用,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所需的经费,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二是规范信息技术设备的采购行为。在市政府采购办的同意下,由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小组主持,采用网上公开招投标的办法,规范和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采购,这既减少了学校装备过程中的盲目性,又加强了教育系统的廉政建设,提高了学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当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教材、教学过程管理、教研工作、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规范。
  3、"培训先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基本原则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学科整合研究与应用,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我们抓了教育行政干部、校长、骨干教师和全员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使全市教育工作者从上到下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信息技术有了初步的掌握,形成了一支数千人能够进行教育信息化科研、课件开发和使用的庞大的教师队伍。
  但由于我市教育规模大,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市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部份中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没能真正认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二是装备水平及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重硬轻软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学校只配备了硬件,却不舍得花钱配软件。三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研及质量监控还不够规范。四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
  三、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㈠加快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我们将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各学校继续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加大投入,切实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
  1、大力加强硬件建设。要求初中校、泉州市级以上示范小学以及南安市级的达标小学,建有满足一个班上课所需的电脑网络教室;到今年年底前,各完中校、泉州市级以上达标初中校要按5:1的师机比,泉州市级以上示范小学以及所有镇中心小学要按10:1的师机比配备一个电子备课室。
  2、继续实施"校校通"工程,所有完中校、初中校、泉州市级以上示范小学以及镇中心小学的电脑室都要通过ISDN、DDN或ADSL等方式与互联网联通;要求达标中学、省示范小学、优质幼儿园抓紧规划,分步实施,尽快建立校园网。
  3、继续构建学科虚拟教研室,构建学科虚拟教研室,推动学科整合研究。市教育局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集中资金,在部分学科和部分学校试验虚拟教研室的创建和运作工作,争取用2-3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学科的虚拟教研室。让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充分发挥作用,并广泛发动本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科虚拟教研室建设中来。
  4、大力推广普及一批成熟管理软件。从今年下半年起,市教育局将集中财力,有选择地普及一批比较成熟的教育管理软件,争取到2004年底,全面实现我市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
  ㈡加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帮助中小学教师把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信息素养"为重点,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新角色的定位,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师资队伍。将继续举办英特尔(R)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该项目已列入福建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激发了我市中小学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中小学信息化初步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㈢加强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应用
  一要以国家级研究课题为龙头,幅射到各中小学,努力形成规模效应。二要以创建学科虚拟教研室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切实加强学科整合的研究。三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市教育局将在下半年举办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以及教师优秀电脑作品的评选活动,并在适当时机举行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
  ㈣重视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新事物,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如不良网站、黑客现象等,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求学校正确引导学生正视这些问题,加强教育和管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