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教育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思路
来源:泉州市教育局 时间:2018-12-11 15:39 浏览量:
  一、2018年1-9月份主要工作及成效
  1.推动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落实"项目攻坚2018"和"攻坚2018"活动,谋划项目4个(泉州师院建设工科实验大楼、泉州医高专建设精诚学生公寓、泉州医高专建设惠安校区、泉州幼高专建设综合技能训练馆),谋划签约项目1个(与泉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签约丰泽幼儿园城东校区建设项目,已开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5号学生宿舍楼9月份新生已入住。
  全市幼儿园工程包建设项目7个,已全部开工。新改扩建幼儿园77所(其中办实事项目20所,已开工18所,竣工4所),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东海园区建成并正式招生。二是薄弱校改造加快推进。争取省级(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153亿元,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3.38%。全市建设"全面改薄"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开工率100%;完成设施设备购置金额0.37亿元,占规划设备购置总金额的100%。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安排扶贫专项资金400万,扶持市定300个扶贫村所在122所小学(含教学点),受益学生1.66万人。三是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继续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应用,开展"微课""慕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活动。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投入28694.48万元,全市中小学校宽带网络覆盖率100%,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开通293万个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城乡师生"同上一堂课", 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被新华网、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
  2.加强对接联通,推进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推动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市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已经超过300元/生·年标准(其中市本级和丰泽区标准已达700元/生·年及650元/生·年,远超"至2020年达到500元/生·年标准"的要求)。积极推动落实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机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县域全覆盖。2017年以来,我市争取到省级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奖补资金10727万元(占全省近29%,总额最多)。积极培育首批56所学前教育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40所被确认为我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至2018年8月,全市示范性幼儿园331所,2018年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争取扩大到30%以上。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92所小学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市级评估。积极培育首批和第二批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132所,示范带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内涵发展;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规划建设。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及提高生均公用经费约8.08亿元,受益学生101万人。三是特殊教育优质发展。推动10个普通学校随班就班基地校和7个县级特教资源中心建设《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的十年实践研究》获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四是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开展省普通高中达标建设,3所校通过省二级、三级达标高中认定,11所学校通过首批省一级达标高中复查。加强对20所省、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培育指导,安排500万元资金支持10个学科教学联盟基地校与58个联盟校建设。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500-900元不等),其中市本级从700元/生·年提高到1200元/生·年,超过省定的900元/生·年标准。五是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强化政府统筹,市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由8000万元提高到9000万元。推动分类发展,泉州师院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泉州师院、闽南理工学院入选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和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分别通过教育部应用型本科转设评估和升本评估。全市共有15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是入选院校数最多的地市(全省68所,我市占22%)。实施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工程,全市高校现有省级各类对接产业的学科专业类质量工作项目131个,位居全省前列;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正面清单",对21个产业急需、相对艰苦但生源不足专业的高职学生实施学费减免,2018年首批共计3704人次、2222.4万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获批26个省级"二元制"试点、3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4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9所高校与32家企业共建24个产业学院;在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我市高校共有539项最新科技成果和授权专利技术参展,已签约项目金额达7000多万;全市高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近8万人次。我市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是我省获奖总数最多的地市(占全省1/4);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新聘任10名"桐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市政府与省教育厅共建中德(福建)教育合作与发展中心;推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与乌克兰艺术大学合作筹备共建"福建乌克兰艺术大学"。
  3.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布"泉州市教育世家"19户;招聘在编教师1475名、合同教师4440名,签约培养免费师范男生69人。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泉州市直、泉港、永春列入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域。完善教师支教交流制度,选派46名市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选拔86名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省级重点贫困县教师到市直学校跟岗学习。创新实施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完成首批89名培养工作,第二批100名赴京沪挂职研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选派9143名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校长、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推荐3名教师获评省杰出人民教师、38名教师获评省特极教师。继续实施泉州市助力工程、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乡村校长、教师3316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专项督查自查工作,全市处理违反师德行为教师22人。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出台中心市区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招生工作意见,稳妥疏导各方入学压力。加强对县(市、区)办学行为的检查指导,全市招生工作依法依规、平稳有序。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督查,同步改进小学教育教学,提高课后服务能力,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草拟《泉州市推进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现正在征求意见。三是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积极构建行政主导与教研引领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与指导作用。贯彻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组织参加优质课、学科优质课程等评选。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基础教育特等奖2项(占全省22.2%)、一等奖8项(占全省22.2%)、二等奖10项(占全省17%)。四是深化立德树人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中小学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等主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大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3545万元用于新改扩建48块校园足球场地。落实美育设施设备补缺与提质工程,建设省级各类示范校36所,授牌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15个。五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鲤城区、丰泽区"两项督导"通过省级评估并获"优秀"等级,创建"教育强区"通过省政府验收。晋江市"两项督导""教育强市"、台商投资区"两项督导"通过市级核查。持续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整改提升跟踪督导,开展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中小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专项检查。晋江、南安"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接受省级评估。六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首创11个泉州海丝文化游学基地,推出4条精品路线,开通泉州市海丝文化游学大型专题网站,打造海丝文化游学品牌。加拿大驻华大使、新加坡南侨中学、缅甸青年教师访华团等近百人来访;泉州市少年儿童友好交流团、青少年代表团50多人访问日本浦添市、德国诺伊施塔特市;开展泉港澳台"魅力海丝"杯书法大赛、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及伊斯兰文化在亚洲主题交流活动、澳门"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交流活动。选派33名华文教师赴菲律宾、印尼、厄瓜多尔等国支教。
  4.强化支撑保障,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对7所高校2017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整改情况"回头看"检查,共检查发现问题51个,目前已完成整改45个,仍在整改6个。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抓好教辅材料征订、工程建设、实验设备用品采购、入学招生等四类案件线索初核和查办工作。二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首要政治任务,组织教育机关干部、学校副科级及以上干部通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加强师生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党建考评办法,取得较好成效。选配市直学校校级领导干部3名,交流7名。三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无缝对接的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目前全市已经有近700所学校完成评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消防安全、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宣传教育,建立周末及节假日安全提醒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发送学生安全提醒信息51.95万条、送达人数2031.5万人次。至9月17日,我市师生非正常死亡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26.2%,其中学生出行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4.5%,学生溺水事故同比下降8.3%。四是加强"放管服"工作。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对进驻中心窗口和省网上办事大厅的54项审批服务事项科学编制服务指南,其中50项"最多跑一趟"、4项"一趟不用跑"。共计受理办件1325件,办结1325件,受理办结3004人次。全面推开全市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处理教师资格证书信息更正585件,教师资格首次注册网报人数62520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泉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学前教育普惠性、优质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入学需求;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硬软件建设等资源配置上仍不均衡;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仍不相适应,校企合作有待深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科技进步的能力较弱。因入编渠道未畅通、同工同酬无法全面落实等原因,编外教师的稳定性不佳。
  三、2019年主要工作思路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师生头脑,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创安维稳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机关"1263"和中小学"156"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机关党旗红,''五个泉州''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深化"三培养"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2.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开展"全面改薄"验收评估,确保2019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抓紧落实《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各"教育补短板"工程按序时推进、建设。落实《泉州市服务全面二孩加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三年(2017-2019年))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做好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任务以及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落实跟踪。抓好省市办民实事项目申报及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工作。
  3.强化教师队伍规范管理。以试点地区为龙头,加强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调配编制和岗位职数管理,深入开展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工作。进一步协调争取,探索编外合同教师通过考核方式入编;督促有关县(市、区)教育部门积极协调,推动编外合同教师薪酬标准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继续实施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泉州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开展第十二届校长读书班活动和市级基础师资培训,启动初中"壮腰"专项培训。
  4.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争取创建4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和8所市级示范园,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35%以上。继续健全完善以县为单位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制定并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付标准不低于350元。争取创建100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拟建设10个以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培育96所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继续培育132所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5.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完善细化市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引导职业院校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省、市级适应区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专业及专业群。深化高职教育"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试点专业全面覆盖主要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职教集团、提供综合性实习实训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全方位对接的产业学院以及对接产业科研创新需求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服务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重点实施"桐江学者奖励计划"、职业教育名师"百人计划"培育项目和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联盟建设,深化与国(境)内外优质高校、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增强院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探索建设职教园区,通过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6.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泉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升级优化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校本资源和校园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全市智慧校园建设和评比,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百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示范校,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化差距。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应用,开展"微课""慕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活动,普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继续整合泉州市直学校和各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泉州市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及创新互动课堂教学活动,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范围。
  7.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开展研学实践工作,组织推荐一批研学实践营地、基地,规划一批研学实践线路,推动各县(市、区)、各中小学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认一批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继续开展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课建设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建好"泉州德育网"和"泉州德育"微信,利用好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承办福建省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对泉港区、安溪县、永春县开展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工作。
  8.强化教育督导保障作用。做好"对市督导"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准备工作。对部分县(市、区)开展"两项督导"和"教育强县"市级核查工作。持续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整改提升跟踪督导,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深入实施责任督学挂牌制度,鼓励县(市、区)积极申创"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探索以政府购买形式引入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参与教育评价。
  9.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构建遏制重特大事故双重预防机制,建立以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为基础的防范重大安全事故机制。继续强化学生法纪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主题日活动、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安全法治教育,重点防范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工作。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会同公安、综治、文化、工商、交通等部门大力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治工作。
  10.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扩大"海丝"文化的影响力。深化中外学校间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多渠道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继续做好中土、中德、中日国际友城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继续推进泉港澳台教育文化交流,开展校际互访交流与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